医学科普
发表者:柳乾龙 人已读
⭐草莓状血管瘤,
更准确地说是婴儿血管瘤,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蓝字👉:草莓状血管瘤的前世今生。
⭐海绵状血管瘤,
根据现在的医学进展,可能是婴儿血管瘤或静脉畸形,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蓝字👉:海绵状血管瘤的神秘面纱。
⭐毛细血管瘤,
主要是指婴儿血管瘤。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1863年细胞病理学之父Rudolf Virchow把所有的 “血管瘤”进行分类,通过病变的管道结构分为了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蔓状血管瘤。单纯性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之后随着组织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叫做“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伴有大的管道的正常血管结构取代;而蔓状血管瘤由明显扩张或互相交通的血管组成。
随着组织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Virchow的单纯性血管瘤也叫做“毛细血管瘤”,和“草莓状血管瘤(胎记)”成了同义词。后来这个相同的术语被误用到有着毛细血管尺寸结构的葡萄酒色斑。而葡萄酒色斑是一种病变颜色会缓慢变淡但绝不会消退的病变。
“毛细血管瘤”过去常常用于常见的婴儿肿瘤(现在的“婴儿血管瘤“),和用于相当不同的病变包括化脓性肉芽肿、丛状血管瘤、疣状血管瘤和樱桃状血管瘤。
20世纪早期,胚胎学说兴起。胚胎假说指出毛细血管网阶段的中止导致了毛细血管瘤,然而如果原始血管网的损害发生在皮下深部和皮下组织,就会出现海绵状血管瘤。但是胚胎学说不能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而逐渐淡化。
1982年Mulliken根据临床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将所有的“血管瘤”分成了血管肿瘤和血管畸形,形成了目前国际国内最新分类的二分法。二分法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婴儿血管瘤,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内皮均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而脉管畸形和大多数其他血管肿瘤的GLUT-1免疫学阴性。而我们曾经常称呼的”毛细血管瘤“主要是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
本文是柳乾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