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抑郁/焦虑药服药10点注意
1.原理与起效时间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是通过调节脑内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情绪和睡眠的化学物质发挥作用的,抗抑郁药多数同时具有抗焦虑的作用,有些药物还同时具有抗强迫、抗冲动的作用(虽然说明书上可能没有写),药物起效(症状缓解)的时间一般需要1-4周,平均在2周左右,达到理想的效果(症状基本消失)可能需要8-12周或更久。而对于强迫症起效时间往往更长,需要4-8周甚至12周的时间,症状的进一步缓解需要更长的时间。抑郁、焦虑、强迫或冲动暴躁等症状往往与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低下有关,所以相应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得到缓解。
2.如果没有见效?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效果不够理想,首先考虑治疗时间是否足够,药物剂量是否足够。医生让患者定期复诊主要就是考虑每一位患者服药需要的起效时间、药物剂量、对药物治疗的敏感度各不相同,而患者本人难以自行做出判断,时常因为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改善或是担心副作用就放弃治疗,尤其是治疗初期,更容易中断治疗,为了取得好的疗效,推荐按要求的时间门诊/在线复诊,沟通治疗后的情况,让医生可以对药物作出及时的调整。
3.有效率
多数抗抑郁抗焦虑药物6-8周内的有效率大概在50%-70%左右,如果治疗时间和药物剂量都已经足够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疗效,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很多患者会认为自己吃药也好不了了,因此感到绝望,其实这时换药或联用药物或者合并/更换为心理治疗都有望获得疗效。
4.巩固治疗
如果诊断了抑郁症(抑郁障碍),一般来说如果药物有效,应该维持原剂量进行巩固治疗,以预防复发,就是说痊愈后仍然需要服用足量的药物,而非减少药量,在痊愈状态下(即症状完全消失)足量药物巩固4-9个月。如果是复发的抑郁症,治疗时间应该更长以防止再次发作,维持治疗的具体时间医生要结合患病次数以及严重程度来综合判断。如果诊断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疾病好转后,需要至少1年的巩固治疗以预防病情波动或复发。
5.副作用
关于药物副反应:一切疾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都是“利大于弊”,其实,疾病本身带来的"副作用"(比如抑郁焦虑的痛苦、长期负面情绪对健康的损害)往往超过药物可能的副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主流的药物比过去的老药副作用变得更少。对多数人来说,药物副作用通常有限而且可控,一般在服药初期出现,常见的是恶心、厌食、腹泻、头晕、头痛、乏力、困倦、嗜睡或失眠等,约1/3的人出现这些反应,多数人并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一般1或2周内可逐渐减轻。此外,部分焦虑患者由于身体敏感度很高,对副作用也相对敏感,吃药第1周可能会觉得焦虑加重、感觉心慌、不安,这时不必担心,一般第2周后会逐渐减轻。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是体重增加,这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药里面含有激素,其实属于两种情况:第一、服药后睡眠和食欲改善,抑郁引起的失眠和体重减轻得到改善,体重恢复正常。第二、是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如果增重明显(如每月增加了体重的5%),请告知医生,医生会评估有无必要换药。
6.成瘾和伤害?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除安定类药(XX唑仑、XX西泮)之外,都不具有成瘾性,也极少会影响肝肾功能(但需要注意:阿戈美拉汀、丙戊酸钠、丙戊酸镁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碳酸锂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很多人认为精神类药物有成瘾性、刺激大脑、抑制脑神经、对身体伤害大等等,所以难以完成规范的全程治疗,其实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现今主流的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每种药物的研发都需要耗费大约十亿美元,而且需要经历十年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才会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安全性通常没有问题。
7.青少年用药
很多家长看到说明书上写的要求18岁以上就会很担心,除了氟西汀在2021年获批用于8岁以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之外,国内暂无其它西药被批准,但有些药物(如: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在国外已经被批准用于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医生经常会选择这些被国外批准的相对安全的药物用于青少年(但帕罗西汀在国外也没有被批准)。从医学角度,12岁以上青少年用药也基本可以参照成人,安全性通常不会有问题。
8.药物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物和多数内科药物不发生冲突,但不可与镇咳药右美沙芬、名称中带“美”字样的感冒药(含有右美沙芬),抗帕金森药咪多吡(司来吉兰)、安齐来(雷沙吉兰),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如吗氯贝胺、苯乙肼)同服。如必需服用上述药物,须停用抗抑郁药两周方可。帕罗西汀、氟西汀不建议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同服。如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具体建议查阅说明书中有无禁忌。由于中药汤药的复杂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缺乏科学研究,与抗抑郁焦虑药的相互作用不得而知,所以尽量避免同服。
9.其他注意
感冒期间、女性月经期、拔牙打麻药可正常服药,无需停药。服药期间不影响接种各种疫苗(如乙肝、宫颈癌、狂犬、流感、新冠疫苗等),但拉莫三嗪除外,2周内有接种疫苗、病毒感染、或发生皮疹时,不应使用拉莫三嗪。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饮食方面需避免进食西柚(葡萄柚)或含西柚的果汁,会升高药物浓度引起副作用增加。由于可能存在镇静作用,服用抗抑郁焦虑药物,尤其是睡前服用的带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应避免驾车或高空作业等操作。此外,青光眼患者需慎服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服药需监测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宜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
10.停药
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全程治疗并最终指导如何停药,但有部分患者会出于多种原因中途退出治疗,突然停药除了可能引起病情反复还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等停药反应,停药的总原则是服药越久停药过程越慢,如果服药两周以内可以直接停药,如果治疗半年以上,建议在两个月内每隔1-2周逐渐减量直到停药,如果服药多年,减量到停药的周期需要更长。在所有抗抑郁焦虑药中,氟西汀和伏硫西汀的停药反应最少,减量停药的过程相对容易,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的停药反应最大,应该以更慢的速度减量直到停药。
感谢阅读,早日康复!
作者:陈伟医生 哈医大一院心理科
欢迎您点击阅读我的其他文章:《电话/视频咨询的优势》,《心理精神疾病治疗的17个误区与真相》,《心理科常用药的优缺点及副作用处理》,《抑郁症常见的16个问题答疑》,《强迫症的16个科学知识》,《躯体化障碍:身体不舒服的心理疾病》,《惊恐障碍:貌似心脏病,实为焦虑症》,《失眠患者的20个必读事项》,《焦虑障碍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本文是陈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