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付东升 人已读
摘 要:昼夜、四时阴阳的更替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存在着重大影响,从天文、历法、《黄帝内经》的角度分析中医时间医学的机制,揭示伏九贴敷疗法的时间医学原理,指导中药贴敷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伏九贴敷;慢性咳喘;时间医学
伏九贴敷疗法最早见于《张氏医通》,是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一种。近年来,伏九贴敷疗法在全国各地中医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因其操作简便、价廉、无损伤、疗效确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是目前中医界开展得较好的适宜技术之一。对于其特定的操作时段,笔者试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进行分析。
慢性咳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肺主一身之气,是机体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宣发,将卫气输布到皮毛,以防御外邪。然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因此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常常首先犯肺而致病。肺病日久可致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出现咳嗽气短、自汗畏风、形寒肢冷等症状;肺虚日久累及肾则会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症状。“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慢性咳喘患者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冬季阴寒之气盛极,则患者阳气更虚,易感受外邪,致肺气失宣,进而咳喘反复发作。
咳喘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广泛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根治手段,而中医学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伏九贴敷疗法即能体现出中医这种“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提高抗病能力,抵御病邪侵袭,从而有效防治咳喘疾病。
三伏、三九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的夏历(农历)是以月球运动周期为主,兼顾太阳历一种阴阳历。三伏、三九是以太阳历为基准进行推算的,起算日分别是每年的夏至与冬至。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冬至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时间达到最长。三伏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三伏总计30天或40天。三九的推算方法:冬至后的三个9天,冬至为一九第一天,其后第10天为二九第一天,其后第19天为三九第一天,共计27天。
中医时间医学的基本观点
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相参,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因此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与昼夜、四时阴阳盛衰变化相应,人体脏腑的病理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昼夜、四时阴阳之气盛衰的影响,正如《道德经》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的气候环境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昼夜、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随昼夜阴阳交替,人体的生理活动即随之发生变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对于疾病则会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变化特点。四时阴阳的变化还会影响到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卫气的沉浮,“天温日明,则人血淖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素问·八正神明论》)。这些现象均表明人体在阳气旺的时候不发生疾病或疾病的程度会减轻,阳气虚衰的时候会发生疾病或导致疾病的程度加重。
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贯穿了自然界昼夜、四时交替变化的始终。古人把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与午时是一日中阴阳转换的关键;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冬至、夏至两个节气是阴阳交替的枢机。人体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也会随着昼夜、四时阴阳消长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古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创造出多种独特的养生方法,其中以昼夜晨昏调养和四时阴阳调摄最为常见。昼夜晨昏养生指的是早晨应顺应阳气之初升,进行户外锻炼,疏通气机,调畅气血,以推动阳气生发;晚间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以固护阳气。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养生方法则属于四时调摄的范畴,顺四时阴阳之变化进行调养可以取得最佳疗效。由此可见,中医学在几千年前就已从时间角度考察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创立了时间医学治疗方法来调节机体的健康状态。
三伏天、三九天为一年中最佳的贴敷治疗时间
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在夏至,而在三伏天;气温最低的时间不在冬至,而在三九天。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阳光最盛,但夏至后白昼仍比黑夜长,大地处于吸热状态,加上前期的积累的热量,到三伏天大地吸收的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而形成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阳光最少,但冬至后黑夜仍比白昼长,大地处于散热状态,加上前期的热量的散失,到三九天大地吸收的太阳辐射降到最低值而形成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由此可见,气温由大地阳气的盛衰决定,三伏天大地阳气最盛,气温最高;三九天大地阳气最弱,气温最低。
夏至与冬至是一年中阴阳二气交接的两个临界点,此时亦为人体阴阳消长变化年节律的临界点。“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灵枢·论疾诊尺》)。冬至一阳生,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夏至一阴生,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夏至后的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炎热之时,大地阳气达到极盛,此时人体阳气亦最旺盛,然而夏至是天之阳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阴气渐生。阳虚体质的慢性咳喘病人,在三伏天以辛温中药贴敷可得大地阳气之助,同气相求,可获明显疗效;同时以药之温性逆天之阳气渐衰之势,遏制体内阴寒的滋长,可有一举两得之妙。冬至后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地阳气极衰,阳虚病人则更显阳气不足,极易感受寒邪而致病,而冬至又是天之阳气由衰转盛的转折点,此后阳气渐生。阳虚病人,在三九天以温药贴敷直接起扶阳抑阴之效;同时顺天之阳气之上升之势以益火之源,从而改变患者的阴寒体质。夏至与冬至为一年中阴阳变化之枢纽,三伏天、三九天贴敷疗法顺其时治疗疾病,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中医伏九贴敷疗法的时间选择天之阳气与大地阳气盛衰之间的最佳时段,完美体现了中医阴阳理论对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
伏九贴敷日的最佳操作时辰
一日之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不在午时,而在14:00时;气温最低的时间不在子时,而是在日出前后。午时阳光最强,但气温则由大地反射到空气中的辐射决定,午后大地仍处于吸热状态,到14:00时大地辐射最强,从而形成一日中最高的气温;日落之后,大地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进入净散热的状态,随辐射的下降气温逐渐降低,直到日出前后大地辐射降至最低,从而形成一日中的最低气温。在一日中,天之阳气最强的时辰是正午,而地之阳气最强的时间在14:00时,因此笔者认为选择伏九贴敷日的12:00~14:00时进行贴敷是一天中最佳的时机。这样不但可以利用一年中三伏、三九的最佳贴敷时段,还可以在一日中进一步优化操作时辰,使疗效实现最大化。限于各医疗机构的条件,如果所有病人都集中在贴敷日的12:00~14:00时进行操作会有较大困难,选择上午进行操作也是一个较好的时间,因为上午是一日中的阳中之阳,天之阳气处于上升阶段。而14:00时以后,天之阳气、地之阳气均处于下降阶段,此时贴敷的疗效就要差一些。
讨论
昼夜、四时阴阳的更替变化与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伏九贴敷疗法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时间医学理论,选择每年的三伏天、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以调理机体阴阳偏盛偏衰,扶正固本,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咳喘性疾病的目的。
本文是付东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