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CD)

发表者:周平 人已读

1. 定义:

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皮肤或粘膜接触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2.分类: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3.病因与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1)病因:

①动物性:昆虫、松毛虫、斑蟊虫等

②植物性:荨麻、橡树、补骨脂草、银杏等

③化学性:塑料、橡胶、金属、化工原料、药物等

2)发病机制:

接触致敏物大多为半抗原,与皮肤或粘膜接触后,先与表皮细胞的膜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此完全抗原再与表皮内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LA-DR抗原结合,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朗格汉斯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从而使T细胞致敏,进而转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此为初次反应,大约需4天左右完成。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即进入二次反应阶段,完全抗原再与致敏的T细胞作用,使T细胞产生淋巴细胞因子等炎症因子,使机体在24~48小时内产生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流程图:

半抗原+表皮细胞膜蛋白→完全抗原+朗格汉斯细胞HLA-DR抗原→完全抗原复合物 APC T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记忆T细胞、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T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和炎症因子→皮肤炎症反应。

Langerhans细胞的作用——抗原提呈。

4.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一般特点:

1)接触致敏物后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起病一般较急,病程较短。

2)皮损好发于接触部位,主要是暴露部位。

3)皮疹单一,一般为急性皮损,以红斑为主,可伴水疱、大疱,境界清楚。

4)自觉瘙痒、烧灼感,可有疼痛感。

5)有自限性。

图片演示各种原发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5.诊断与鉴别诊断(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诊断要点:

病史:接触史、职业、环境等。

皮损特点:

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简单、可靠的办法,具体内容见总论部分介绍。

2)鉴别诊断:丹毒、烟酸缺乏症、手足癣、湿疹等(幻灯片讲解,简单)。

6.治疗(treatment):

1)一般治疗:查找并去除致敏物,避免再次接触。关键!

2)抗组胺药:扑尔敏、西替利嗪、皿治林等。

3)皮质激素:小剂量短疗程,一般用于急性皮炎。

4)辅助治疗药物:vitc、钙剂等。

5)局部治疗:以散热止痒、保护安抚为主要原则,常用洗剂、粉剂、乳剂、溶液等剂型。

本文是周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