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徽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宫颈囊肿会转变成宫颈癌吗?

发表者:张徽声 人已读

宫颈囊肿又叫宫颈纳氏囊肿,宫颈纳氏囊肿(可称“纳囊”)同宫颈糜烂、宫颈息肉一样,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宫颈囊肿形成原因与脸上的“青春痘”相似,是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滞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纳氏囊肿。
检查时可以看到宫颈表面突出多个大小不一的青白色囊泡(并非紫色),内含黏液,大小不等,小的有米粒大,大的直径1.0cm,有的可以长得更大,突出于宫颈表面,甚至到达阴道口,根部与宫颈之间有蒂相连。宫颈囊肿患者常合并有宫颈肥大。
对于散在的比较小的宫颈腺囊肿一般不需治疗,只要每年检查即可;对于密集的较小的纳氏囊肿或比较大的囊肿,可考虑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对于较大的突出于宫颈表面的,可考虑电刀切除治疗。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高发地区,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约为15万,占全球发病总数的近1/4,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妇女尚未形成常规筛查的意识和习惯。另外传统的巴氏涂片技术也具有过高的假阴性率。其实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重视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是重要的举措。 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初次性生活早、多个性伴侣、高危性伴侣。此外,性病史、多产、吸烟、低社会阶层、免疫功能低下等也与发病相关。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中心环节。HPV主要通过性交传播,每年新感染病例的高峰年龄为20~24岁。 HPV感染多数无临床症状。大多数HPV的感染是暂时性的,可自行消退,不会发展为成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癌前病变)或恶性肿瘤,但在少部分妇女中,病毒不会消失,感染持续存在。持续感染导致约5%~10%的感染者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而且这种持续感染对于CIN的发生和进展是必要的。这样可能导致CIN的持续存在,最终在很少部分病例中出现浸润性宫颈癌。有关研究表明从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平均约为15年,因此常规筛查,及时发现HPV感染和CIN,并予合适治疗,可阻止疾病进展,有效防止宫颈癌发生。
目前推荐三阶梯的诊断程序,即细胞学-阴道镜-病理学。
1.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宫颈癌筛查最为有效的方法。建议对有性生活的妇女或已婚妇女每年检查宫颈细胞学一次,连续3年阴性,可延长筛查间隔。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同时行HPV检测。因为传统的巴氏涂片假阴性率高,目前多已采用计算机薄层细胞学技术如TCT检测。
2.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的活检 对细胞学检测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予以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便于对宫颈病变做出及时的合适处理。
宫颈病变的治疗包括病原学治疗和物理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专业性强,在此不赘述,应到正规医院诊治。
几点小建议:
1. 以往认为宫颈内膜外移(以往称为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特别是物理治疗,实际上宫颈管内膜外移是一种生理现象,并未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对无分泌物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等合并感染症状者,一般定期随访即可,无需治疗。但应行病原学和细胞学检查。对合并感染者应予治疗。
2. 对于CIN采取合适的治疗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举措,一方面不合理的治疗可以增加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另一方面过度治疗引发并发症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应到正规的医院及时正确诊治。
3。 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等。由于炎症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炎性反应,可导致宫颈黏连,宫颈息肉,宫颈狭窄或影响精子活力和活动等导致不孕。妊娠期感染衣原体不但会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同时导致新生儿感染。应及早治疗,其性伴侣也应治疗。临床常见宫颈炎为宫颈慢性炎症包括: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纳囊,宫颈肥大。是极常见的妇科疾病,应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其中宫颈息肉应予摘除,其它一般不需治疗。
综上所述 宫颈纳囊与宫颈癌没有特殊联系,后者主要与HPV病毒感染有关,前者与多种原因导致的宫颈炎相关。发现宫颈纳囊 特别是伴有白带变化和性交痛的应该每年定期复查。

本文是张徽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