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宁 三甲
杨宁 康复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康复科

孩子在家很会说话,在外面不说话是怎么回事?——警惕选择性缄默症

3人已读

“我家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可一到外面就一句话都不说,这是怎么回事?”

许多家长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并感到困惑和担忧。其实,这种现象可能与“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 SM)”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选择性缄默症,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这种行为。

一、什么是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儿童焦虑障碍,表现为孩子在特定场合(如学校、公共场所)无法说话,而在其他场合(如家里)却能正常交流。这种现象并非孩子故意“不听话”或“害羞”,而是一种心理障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主要特征包括**:

- 在某些场合(如学校)持续无法说话,而在其他场合(如家里)语言能力正常。

- 这种现象持续超过1个月(不包括入学的第一个月)。

- 影响孩子的社交、学习或日常生活。

- 并非由于语言障碍(如口吃)或对某种语言不熟悉。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常见表现

1. 在家 vs 在外表现截然不同

孩子在家里可能非常健谈,甚至话多,但在学校、公共场所或与陌生人相处时却一言不发。

2. 非语言沟通为主

在外不说话的孩子可能会通过点头、摇头、手势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3. 伴随焦虑行为

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紧张、退缩、回避社交活动,甚至出现身体症状(如肚子痛、头痛)。

4. 对特定人群不说话

孩子可能对某些人(如老师、同学)无法说话,而对其他人(如家人、熟悉的朋友)可以正常交流。

三、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

选择性缄默症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焦虑倾向

许多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天生具有焦虑倾向,对陌生环境或社交场合感到极度紧张。

2. 家庭环境

过度保护或高压的家庭环境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

3. 语言或发育问题

部分孩子可能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或学习障碍。

4. 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选择性缄默症可能与家族中的焦虑症病史有关。


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如果孩子出现选择性缄默症的表现,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理解与接纳

- 不要责备或强迫孩子说话,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 理解孩子的行为并非故意,而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2. 创造安全的社交环境

- 从小范围开始,让孩子与熟悉的人(如亲戚、邻居)互动,逐步扩大社交圈。

- 在社交活动中,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是否说话,而是鼓励他/她参与。

3. 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 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避免在课堂上强迫孩子说话。

- 与老师合作,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例如通过书面或非语言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4. 寻求专业帮助

- 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且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语言治疗师。

-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游戏治疗是常见的干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逐步适应社交场合。

五、选择性缄默症 vs 害羞:如何区分?

许多家长可能会将选择性缄默症误认为是“害羞”,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 害羞: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最终会逐渐放松并参与互动。

- 选择性缄默症:孩子在特定场合持续无法说话,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无法改善。


如果孩子的“不说话”行为持续超过1个月,且明显影响社交和学习,家长应警惕选择性缄默症的可能性。


六、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选择性缄默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克服焦虑,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杨宁
杨宁 康复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