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科普文章

年轻人“爆肺”如何预防?

发表者:何飞 人已读


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肺的压缩,从而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 data-filename="" data-width="1600" data-height="1600" data-unwell="0" data-server-rendered="true" class="image-container holder read-only">

爆肺在医学上称之为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肺的压缩,从而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


昨日知名音乐人方某因病去世,享年41岁。据悉,2010年曾因操劳过度出现气胸(爆肺)而数度住院。

年轻人气胸常常发生在瘦高个体,且常伴有局部肺大泡,平时需要积极预防,避免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

一、生活习惯调整

戒烟与远离有害物质

吸烟是气胸的重要风险因素,尼古丁会损伤肺泡弹性,增加肺大疱破裂风险。

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粉尘等有害气体,必要时佩戴口罩。

规律作息与情绪管理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因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压力大、焦虑可能诱发剧烈咳嗽或胸腔压力骤增,需通过运动、社交等方式调节情绪。

二、运动与行为管理

适度运动,避免高风险活动

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举重、足球)或突然用力(如提重物、憋气)。瘦高体型者需特别注意,因肺尖部易形成肺大疱,运动前充分热身。

预防便秘

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如蔬菜、全谷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

三、饮食与营养

均衡饮食

增加蛋白质(如鱼、蛋、豆类)和维生素(如新鲜蔬果)摄入,增强肺部修复能力。减少高糖、高脂、辛辣食物,避免刺激呼吸道。

四、医疗与监测

定期体检与疾病管理

有肺大疱、慢阻肺、肺结核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如胸部CT)。瘦高体型、有家族史的年轻人建议定期筛查肺部健康。

及时就医与术后护理

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气胸痊愈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肺功能锻炼。

五、环境与特殊场景防护

避免气压骤变

潜水、高空飞行或高压环境作业时,需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气压变化诱发气胸。


年轻人预防气胸需从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心理调节等多方面入手,重点关注瘦高体型、吸烟史、基础肺病等高危因素。通过科学预防,可显著低气胸发生率及复发风险。

本文是何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