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想上学时,其实在说“我受伤了“——给焦虑家长的三个急救锦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康复医院)
开学季=焦虑季?心理咨询师胡一萍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遇到很多揪心的家庭。上次有位妈妈哭着问我:“孩子以前门门功课优秀,现在每天锁着门打游戏,我该怎么办?“今天我想用真实案例告诉您:当孩子说“不想上学“,其实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一、孩子厌学的三种“隐形伤口“
伤口1:“我像被困在成绩单上的机器人“
小艺(化名)能演奏三种乐器,绘画拿过省级奖项,却因为数学成绩差被禁止参加艺术活动。她在咨询室哭着说:“为什么成绩单就能决定我的人生?“很多孩子不是讨厌学习,而是痛恨“学习=刷题“的生存模式。

儿童康复中心
伤口2:“我越拼命越觉得自己是废物“
重点高中的小杰(化名)曾以“拼命三郎“精神考上名校,但新同桌的天赋让他崩溃:“原来有些差距不是努力能弥补的。“这种挫败感就像不断累积的沙袋,最终压垮了学习热情。

儿童友好医院
伤口3:“手机里的世界比现实温暖“
14岁的小林(化名)休学后每天刷15小时短视频,他说:“至少在这里,算法不会拿我和别人比较。“数字世界正在重塑孩子的认知:即时快感触手可及,长期投入变得难以忍受。

儿童康复中心候诊区
二、这些常见操作可能加重伤势
⚠ “不上学将来捡垃圾!“——恐吓式教育会关闭沟通通道
⚠ 24小时监督写作业——把书房变牢房
⚠ “都是手机害的!“——粗暴断网可能引发激烈对抗
⚠ “别人都能适应你为什么不行“——比较式沟通最伤自尊

门诊楼一站式服务
三、家长急救指南(附具体操作)急救包1:按下暂停键,先处理情绪
✅ 黄金话术:“这段时间你一定很辛苦吧?“(先共情)
✅ 特殊时光:每天20分钟“不谈学习亲子时间“(可一起做饭/散步)
✅ 情绪温度计:用1-10分评估每日情绪(家长孩子都参与)

门诊二楼心理咨询门诊
急救包2:帮孩子找回“我能行“的体验
▶ 发现隐藏技能:制作“成就手帐“记录小事(如独立完成手工/安慰朋友)
▶ 知识闯关游戏:把作业分解成游戏关卡(完成一题贴颗星星)
▶ 真实场景教学:超市购物学数学/旅游规划学地理
急救包3:重建家庭能量场
🔶 设置“树洞时间“:每周固定时段全家倾诉烦恼(关键:不评判只倾听)
🔶 开展“优势发现计划“:每位家庭成员写下彼此的3个优点
🔶 创建学习仪式感:共同布置读书角/制定家庭学习时刻表

自助式一体服务
特别提醒:需要专业支持的信号
当孩子出现持续失眠、自伤行为、拒绝交流超过2周等情况,请务必寻求专业帮助。就像发烧需要验血,心理感冒也需要专业诊断。

写在最后:
去年帮助过的小艺妈妈发来消息:“女儿考上了艺术高中,现在每天眼睛都是亮的。“每个厌学孩子心里都藏着未被看见的星光。开学在即,愿我们都能成为擦亮星星的人。

(本文案例均经过隐私处理,关键信息已模糊化)
作者:胡一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特殊康复中心)心理治疗师
本文是胡一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