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林国强 人已读
不讲屎尿屁的肛肠科大夫肯定不是一个好大夫!
本以为大学毕业后,穿上白大褂应该人模人样。
有位妈妈问她的孩子:
“你长大了干什么?”
“卖豆腐。”
“有没有大一点的梦想呢?”
“考清华上北大,然后出国留学。”
“接下来呢?”
“回国创业。”
“创业干什么呢?”
“卖豆腐。”
我就很像那个长大了一心想卖豆腐的孩子。
卖豆腐,勤劳致富不丢人
小的时候觉得环卫工,工作脏、累,没想到自己现在干的还不如环卫工呢?就像德云社的相声《文史(闻屎)专家》,关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不仅闻,还研究。
动物粪便的形状为什么不一样
根据研究发现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草食性动物:以草和其他植物为食的动物,如羊和马,其粪便通常呈颗粒状或圆柱形。这是因为植物纤维较难消化,且草食性动物的肠道较长,粪便在肠道中被充分干燥和塑形。
肉食性动物:以肉类为食的动物,如猫和狗,其粪便通常较软且呈条状。这是因为肉类较易消化,且肉食性动物的肠道较短。
杂食性动物:如人类,粪便的形状和质地会因饮食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Bristol 对大便做了分型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便便各有各的使命
肠道长度和形状:不同动物的肠道长度和形状差异很大。例如,袋熊的肠道非常长,可达9米,其肠道内部结构复杂,有两条明显的沟槽,且不同区域的弹性不同,这使得袋熊的粪便在肠道中被塑造成立方体。
肛门的形状和肌肉结构:也会影响粪便的形状。例如,袋熊的肛门附近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使其能够排出立方体形状的粪便。
总之,动物大便形状的差异是由其消化系统结构、食物类型、粪便含水量、肛门结构以及行为和生态功能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句话,粪便就是物种在不同生存环境下活下去的产物。
人类粪便形状与什么有关
DeepSeek 是这样说的:
1.饮食因素
1)纤维摄入量 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时,大便形状通常较为粗大且松软。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以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例如,当人们食用大量的蔬菜(像菠菜、芹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后,这些食物中的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更容易成型,而且形状比较规则。像燕麦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它在肠道内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于粪便保持一定的湿度和形状。
2)水分摄入 水分摄入充足时,大便的质地会比较软,形状也较为正常。人体摄入足够的水分后,肠道内粪便中的水分含量也会相应增加,使大便不至于过于干硬。例如,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 - 1700毫升左右),大便在肠道内能够顺利地通过,形状通常比较圆润。
3)食物种类和消化情况 某些食物的消化特性也会影响大便形状。例如,食用大量的肉类后,肉类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相对较慢,而且肉类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会使大便形状变得油腻、黏腻。如果肉类没有被很好地消化,大便中还可能会出现肉块状的物质。而食用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可能会使大便形状变得松散,因为肠道内的气体增加,会影响大便的成型。另外,某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的人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腹泻,大便形状就会变得稀薄。
2.肠道功能因素
1)肠道蠕动 肠道蠕动正常时,大便能够顺利地在肠道内移动,形状也会比较规则。肠道蠕动是肠道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它能够推动粪便向前移动。例如,当肠道蠕动功能良好时,大便在结肠内能够被充分地混合和水分吸收,形成正常的条状大便。
如果肠道蠕动过快,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没有被充分吸收,大便就会比较稀薄,形状不规则。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等疾病,肠道受到病原体刺激,蠕动加快,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糊状。
在信息时代,这一切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
肠道蠕动过慢则会导致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硬,形状可能变细、变短,甚至呈羊粪球状。
2)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平衡对大便形状有重要影响。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残渣,产生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例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调节肠道的酸碱度,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保持正常的形状。
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大便形状会发生改变。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过度生长,如艰难梭菌感染,会引起伪膜性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形状异常,可能伴有黏液和血丝。
3.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主要累及结肠黏膜,患者会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形状不规则,而且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克罗恩病可以累及整个消化道,患者大便可能会出现血便、糊状便等情况。
肠梗阻时,大便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如果肠道部分梗阻,大便可能会变细,甚至出现类似铅笔样便。这是因为肠道狭窄,大便通过受阻,只能从狭窄的通道挤出,形状就会变得细小。
息肉或者肿瘤等肠道内占位性病变也会影响大便形状。例如,结肠息肉或者结肠癌,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压迫肠道,使大便形状变细,甚至在大便表面出现血迹。
2)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肠道蠕动也会加快,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形状通常为稀薄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新陈代谢减慢,肠道蠕动变慢,患者可能出现便秘,大便干硬,形状可能变细、变短。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形状异常,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情况。
粪便的真正功效
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什么废物,垃圾的说法。
粪便的三大重要功效:
1.参与生态平衡。传统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生物领地的标志。一些动物的粪便形状与其行为有关。例如,袋熊会用立方体粪便来标记领地,因为这种形状的粪便在不平的地面或岩石上更稳固。
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3.防御作用。如貘会在水中排泄,其粪便呈圆柱形且能浮在水面上,这有助于防止天敌追踪。
但,这一切粪便功能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基本消失或被替代,就像AI将代替人类许多传统工作一样。
所以,有学者预测:
人类终将脱离自然,而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此言真实不虚。
本文是林国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