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发表者:李全波 人已读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串腰龙”或“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平时无症状,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开始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最常表现为单侧躯干部的斑丘疹、水疱、疼痛、后遗神经痛,也可累及其他部位,严重的可引起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急性视网膜坏死、脑炎等。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由于抵抗力低往往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心血管疾病为何更担心带状疱疹?
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人群,最近经历过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脏病患者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发展成带状疱疹的概率显著增高(相对风险比为1.75)。另一项针对超过50万名英国成年人进行的大规模回顾性队列分析表明,带状疱疹感染增加了随后几年中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调整后的HR=1.18, 95% CI: 1.11-1.25)。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联。
1.心血管疾病降低免疫力
心血管疾病本身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例如,某些用于控制高血压或心脏衰竭的药物被认为能够抑制免疫反应;而心脏病手术后恢复期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2.病毒感染加重心脏负担:
带状疱疹期间,由于剧烈疼痛等因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这些变化对于已经存在心血管问题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3.炎症因子释放:
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感染会促使体内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这不仅加剧了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也可能通过全身循环影响到心血管系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4.长期后遗症:
部分患者即使治愈了带状疱疹,仍有可能遗留神经痛等问题,持续性的疼痛刺激同样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维护。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平和、避免过度劳累等。另外,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重组疫苗预防带状疱疹的效力可达97.2%,并可维持20年的免疫应答保护,不良反应包括肌痛、发力、发热等,1-3天内消退,对症处理即可。基于有效性、持久性和安全性,多个权威指南推荐50岁及以上心血管患者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进行疫苗咨询和预约。
本文是李全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