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余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感染性疾病科
警惕儿童钩虫病,关注不明原因瘀斑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37人已读

引言
近年来,我国儿童钩虫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近日,我在门诊和住院部遇到了几例皮肤有瘀斑的患儿,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钩虫病。本文将为大家科普儿童钩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家长们的防护意识。
一、病例介绍
近期,我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了几例皮肤有瘀斑的患儿。这些患儿首先就诊于血液科,检查凝血功能正常,血常规血小板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经过多次大便检查,找到了钩虫虫卵,从而确诊为钩虫病。予以阿苯达唑治疗后,患儿的瘀斑减少,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下降。

二、钩虫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 症状:钩虫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皮疹、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其中,不明原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存在的主要线索。
- 传播途径:钩虫感染的传播有三个重要条件:土壤的人类粪便污染、有利于幼虫存活的土壤条件(水分、温暖、阴凉处)以及人体皮肤接触受污染的土壤。赤脚走路或在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穿着敞开的鞋子行走的人有感染的风险。

三、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儿童钩虫病,以下卫生措施至关重要:
- 饮用安全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尤其是地表水。
- 正确清洁和烹饪食物:生食蔬菜和水果前要彻底清洗,确保食物熟透。
- 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穿鞋:在疫区行走时,尽量穿封闭式鞋子,避免赤脚或穿拖鞋。

四、总结
儿童钩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朋友们要提高警惕,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尤其是皮肤瘀斑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钩虫感染的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是预防钩虫病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h08022.0263.3[14d7084201b0].png](https://n4.hdfimg.com/g1/M05/2E/8A/x4YBAGdb5FOAAaVHAAAP-nqk8bo875.png?_ms_=7dfe)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旨在为广大儿童家庭,提供可参考的育儿科普和医疗健康
本文是龚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