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阳性的意义

发表者:张沛 人已读

我们在诊断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anti-GBM)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做自身抗体的检查。那么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阳性的意义是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会作简要介绍。

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抗原不应答,也就是说对自身抗原有免疫耐受,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和组织。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对自身抗原产生了免疫应答,就有可能使含有相应自身抗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破坏,甚至影响到功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

1.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

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A、可提取核抗原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细胞内所有具有抗原特性总的抗核抗体,是自身免疫病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2. 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分为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stranded-DNA antibody,dsDNA)、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ed-DNA,ss-DNA,ss-DNA)抗体和抗Z型DNA(Z-DNA)抗体。抗ds-DNA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的DNA双螺旋结构;抗ss-DNA抗体靶抗原是核糖、脱氧核糖;抗Z-DNA抗体的靶抗原是左双螺旋 DNA。

抗双、单链DNA抗体主要见于SLE,阳性率60%-70%,且抗体效价高,而在其他疾病少见且抗体效价低。

抗dsDNA抗体主要见于SLE,是目前公认的SLE高度特异性抗体,被列为SLE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在SLE中阳性率为60%~90%。活动期SLE(肾型或非肾型)的阳性率为80%~100%;非活动期SLE的阳性率低于30%。在未治疗的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的诊断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70%。

抗ssDNA抗体对疾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虽然SLE患者中其阳性率为70%以上,但也可以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如药物性狼疮60%-8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20%-50%,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DM/PM)40%-50%,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14%,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1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8%等)中出现。

抗zDNA抗体对SLE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达90%以上,而且抗体效价(滴度)与疾病活动高度相关,其临床意义与抗dsDNA抗体相似。

3. 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

AnuA存在于细胞核,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亚单位,是DNA与组蛋白形成的复合体。AnuA 可出现于SLE的早期,并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在SLE患者中阳性率为 50%~90%,特异性>90%。

4. 抗可溶性抗原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

ENA可用等渗盐水自核中提取,故过去将它们统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或可溶性抗原。

常用抗ENA抗体主要包括抗Sm、U1-RNP、SSA、SSB、Jo-1、Scl-70和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

4.1抗Sm

抗Sm抗体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SLE的血清标志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20%~40%。抗Sm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SLE诊断。

4.2 抗组蛋白抗体 ( Anti-histoneantibodies,AHA)

AHA可以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出现,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如SLE(30%~80%),药物性狼疮(DIL,>90%)、类风湿关节炎(15%~75%)、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30%~7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40%-60%),系统性硬皮病(30%)、Felty综合征(8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1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等。

药物性SLE抗组蛋白抗体几乎都为阳性。当血清中AHA阳性、抗单链DNA(Anti single stranded DNA,SSDNA)阳性,而其他 dsDNA、Sm、RNP、JO-1抗体均阴性时,高度怀疑药物性SLE

4.3 抗nRNP抗体

抗U1RNP抗体在混合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其他的抗URNP抗体虽然可出现在SLE等结缔组织病(CTD)患者中,但阳性率较低,故临床常规检测抗RNP抗体主要以检测抗U1RNP抗体为主。抗U1RNP抗体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阳性率分别为:SLE(30%~40%)、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1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12%),PM/DM(15%)。

4.4 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体(nRNP)

抗核糖体抗体(anti-ribosomal antibodies)又称抗rRNP抗体(anti-ribosomal RNP antibodies)、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dies)。抗rRNP抗体为SLE特异性自身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帮助。抗rRNP抗体为SLE的血清高度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0%-40%。

4.5 抗SmD抗体

抗SmD抗体为SLE的血清标记抗体,对于SLE的诊断有重要帮助。抗SmD1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SLE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4.6 抗SSA/Ro抗体

抗SSA抗体又称抗Ro抗体(anti-Roantibodies)、抗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抗原A抗体。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阳性率达40%-95%。抗SSA抗体也可见于SLE(20%~60%)、RA(3%~10%)、SSc(24%)、PBC(20%)及PM等,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

抗SSA抗体能直接参与组织的病理损害,特别是皮肤的损害,可引起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的皮损,抗体阳性率70%~90%;与SLE的广泛光过敏皮炎症状也相关。

4.7 抗Ro-52抗体

抗SSA/Ro抗体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中的阳性率为25%~65%,但它不是pSS的特异性抗体。

4.8 抗SSA60抗体

抗SSA/Ro抗体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中的阳性率为25%~65%,但它不是pSS的特异性抗体,单独抗SSA/Ro-60抗体阳性更多见于SLE,尤其是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

4.9 抗SSB/La抗体

抗SSB抗体又称抗La抗体(anti-La antibodies)、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和抗Ha抗体。抗SSB抗体对诊断SS具有高度特异性,是SS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SS阳性率为65%~85%。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常同时出现,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SS更为特异。抗SSB抗体仅在少数SLE患者中出现,阳性率为10%~15%,且大多为SLE合并SS(继发性SS)。

4.10 抗Scl-70抗体

pSS病人抗Scl-70抗体阳性率达30%~40%。虽然阳性率不高,但对PSS有较高特异性(特异性达100%)。

5.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标志性抗体。ANCA分为p-ANCA(胞质型)和c-ANCA(核周型),p-ANCA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ANCA(myeloperoxidase-ANCA,MPO-ANCA),c-ANCA主要靶抗原是蛋白酶3-ANCA(protease 3-ANCA,PR3-ANCA)。SLE也可出现ANCA阳性,但敏感性较低,仅为3%~6%。抗PCNA抗体与SLE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有文献报道抗PCNA抗体与SLE活动性及与弥漫性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相关。

6. 抗C1q抗体

15%-60%的SLE患者抗Clq抗体阳性,在狼疮肾炎中抗Clq抗体的阳性率高达95%以上。活动性的狼疮肾炎经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后通常可见抗Clq抗体浓度下降。

7. 抗磷脂抗体谱(anticardiolipin,aCL)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最主要的血清学证据,其检测的是一类异种基因的、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

目前最常检测的aPL亚类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抗β2-糖蛋白1(anti-β2-glyccoprotein1,anti-β2-GP1)、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 serine antibodies,aPS)和抗凝血酶原(antiprothrombin,aPT)等。

aCL的免疫学分型有IgG、IgM和IgA三类,可结合心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而不是磷脂酰胆固醇。

7.1 抗β2-GP1抗体

在APS患者,IgG型和(或)IgM型抗β2-gpⅠ抗体的阳性率为30%~60%,但在一些无症状的人群中也可出现此自身抗体。抗β2gpⅠ抗体的浓度与静脉血栓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IgM型抗体与动脉血栓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7.2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体

狼疮抗凝物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中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狼疮抗凝物还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检测指标,对于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血栓风险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7.3 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 serine antibodies,aPS)

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识别的自身抗原通常是位于血小板、内皮细胞胞膜外侧的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与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结合时需要β2-GP1辅助。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中,ACL和aPS同时阳性者占75%,ACL单独阳性为14%,aPS单独阳性为11%,并且IgG、IgM、IgA型都可能出现。

8. 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anti-GBM)抗体

anti-GBM是anti-GBM肾小球肾炎和Goodpasture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

本文是张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