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姚书忠 人已读
姚书忠·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教授、主任医师
患者32岁,未婚未孕,有性生活。2024年5月底月经干净后阴道出血,量稍多,伴血块,2024年6月6日于我院黄埔院区行彩超提示:子宫后壁肌层至宫颈占位病变,进一步行磁共振检查:子宫宫颈及右侧附件区肿块,考虑恶性肿瘤,其中右侧妇检肿块不除外转移。2024-6-13在我院黄埔院区行阴道赘生物活检提示:增殖期样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伴腺体增生紊乱。2024-6-18在我院本部妇科就诊行阴道赘生物组织活检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宫颈)子宫内膜息肉,伴腺体增生紊乱。06-28行B超引导下宫颈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组织形态呈子宫内膜样结构,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扁平、管腔扩张,其周围间质成分密度稍增加,但异型性不明显,倾向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性大。2024-07-01超声提示:子宫后壁下段及宫颈后壁异常回声(47x34 x34mm),结合病理,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建议复查。子宫肌瘤(浆膜下)。右卵巢内异常回声(36x27x28m m),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子宫右侧及后方异常回声(16x8mm),考虑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阴道后穹隆顶部异常回声(13x9mm),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期间患者仍有间断性阴道出血。门诊以“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收住院。
妇科检查:
阴道:后穹隆可见簇状息肉样赘生物,后穹隆可触及2cm质硬触痛结节。宫颈:光滑,宫体:后位,质中,常大,无压痛,活动欠佳。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包块,无触痛。三合诊:子宫左后方、直肠凹扪及多个触痛结节,约1cm,质地硬韧。
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报告:
PETCT报告:1、子宫颈后壁肿块,子宫右侧及子宫直肠窝混杂密度结节/肿块影,代谢轻度增高,以上所见,考虑宫颈肿瘤性病变(较符合低度恶性肿瘤代谢特征),伴子宫右侧及子宫直肠窝侵犯或转移;子宫左后方结节,代谢增高,考虑肌瘤可能;
超声波检查报告:
患者手术情况:
患者做了以下手术:
腹腔镜盆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含韧带、直肠隔病灶切除)+腹腔镜下直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左侧+输尿管松解术右侧+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子宫颈息肉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
1.(直肠病灶)肠壁浆膜层及固有肌层子宫内膜异位症。
2.(肌瘤)平滑肌瘤。
3.(右输尿管旁病灶)子宫内膜异位症。
4.(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系膜囊肿。
5.(右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
6.(左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
7.(阴道直肠隔病灶)子宫内膜异位症。
8.(宫颈后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呈息肉样形态。
9.(右侧阔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
10.(宫颈粘膜)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再次超声波检查病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
术后超声波报告: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病灶生长形式多样,累及多个部位和脏器的疾病。后穹隆息肉样增生的病例比较少见。本例患者的特殊之处在于病灶生长在子宫颈及子宫峡部后壁,穿透阴道后穹隆,累及肠管,要保留子宫使得手术非常困难。但是,术前充分检查、明确诊断,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就可以达到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姚书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