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付艳玲 人已读
小黄体检的时候被告知可能肝上有问题,让他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小黄自诉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其他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都是正常的。医生为小黄进一步做了上腹部增强CT,有经验的CT医生报告了:肝内胆管多发扩张,Caroli病可能。
医生为小黄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携带PKHD1基因上2个杂合突变,均为致病突变,考虑是多囊肾4型伴有或不伴有多囊肝,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黄明明发现了肝脏胆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做出来的基因却是多囊肾呢?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RPKD)”“Caroli病”“Caroli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化(CHF)”这一系列疾病是有密切关联的,它们之间可能会互相重叠,而且它们的根本病因大多是PKHD1基因突变导致胚胎时期的胆管板发育畸形。最新研究发现,除了这个基因,现在也发现还有少部分其他基因位点突变。
PKHD1基因编码fibroystin,这个蛋白的功能异常将导致纤毛信号异常,而这个信号是肾和胆管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基础。胆管板是胆道系统的来源,这就导致胚胎胆管过多和门静脉分支发育异常。而这种畸形在不同的胎儿发育阶段导致的后果也不一样。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RPKD)”与PKHD1基因有关,表现为围生期出现双侧肾脏增大和严重肾衰竭,也叫“婴儿型多囊肾”。虽然不是所有PKHD1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这一严重后果,但这些患者大多数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但是年龄不固定。本例患者目前肾功能正常,但需要定期监测。
“先天性肝纤维化(CHF)”是典型的与PKHD1基因突变有关的疾病。CHF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表现为肝脏、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异常),与肝脏相关的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黄疸等胆管炎表现及呕血、黑便、脾大、脾亢等门静脉高压表现。因此根据其临床表现,CHF可分为门静脉高压型(最常见)、胆管炎型、混合型(兼具门静脉高压及胆管炎型表现)及隐匿型。
“Caroli病”和“Caroli综合征”也是与PKHD1基因突变有关的疾病,有人认为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RPKD)的一种,但可能不伴随肾脏的损害。“Caroli综合征”是指有“Caroli病”同时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CHF)。”这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反复的发热、腹痛、胆道梗阻和复发性胆管炎的表现,同时胆管上皮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一般认为晚期的胆管板成熟异常是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发病机制之一,而中期的胆管板成熟异常更多导致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Caroli病)的发生,两种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共同表现为Caroli综合征,但往往Caroli病的临床表现更为突出,以至于共存的CHF易被忽视。因此,所有疑似Caroli病的患者均需行肝脏组织病理活检,以确认是否存在CHF。
综上,
(1)基本上所有的ARPKD病例都不同程度地伴随CHF
(2)许多ARPKD病例与Caroli疾病有关,但Caroli可不伴随ARPKD。(本例的小黄目前不伴随肾脏改变,也希望他未来不会进展为肾病)
(3)CHF经常伴随Caroli疾病,即Caroli综合征。(遗憾的是,由于小黄的胆管扩张比较严重,安全起见未行肝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张一博,李新华.先天性肝纤维化现状和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4,41(4):245-248.
《肝脏病理学Liver pathology》
本文是付艳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