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加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颅内感染

发表者:许加军 人已读

微信图片_20240815211326.jpg

颅内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等,以抗生素和手术治疗为主,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病因

颅内感染是各种病原体微生物侵犯大脑引起的疾病,引起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朊蛋白等。

自身免疫力低下也可能诱发此病。

颅内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真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球菌、新型隐球菌等。

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

病毒

常见的病毒包括疱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寄生虫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囊虫、弓形体虫、脑血吸虫等。

颅内感染有哪些诱发因素?

自身免疫力低下

自身免疫力低下,接触带菌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颅内感染。


症状

导致颅内感染的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感染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颅内感染有哪些典型症状?

全身感染症状

患者可出现高热、乏力、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

脑膜刺激征

出现颈项强直、Kernig和Brudzinski征阳性。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部局灶性症状

可出现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肢体无力等。

颅内感染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可伴有心动过缓、皮疹等症状。


检查

颅内感染有哪些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可见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蛋白升高、涂片或者培养阳性,高通量二代测序阳性。

影像学检查

CT、MRI检查

可以显示脑部病变的部位和特征。

颅内感染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颅脑感染和颅脑损伤、脑血管性疾病都有头痛、颅内压增高等症状,需加以鉴别。

颅脑损伤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良性颅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脑CT能直接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脑室内出血,脑CT检查可鉴别诊断。

脑血管性疾病

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

一般起病较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

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脑CT检查、脑脊液检查可鉴别诊断。


治疗

导致颅内感染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

颅内感染急性期如何治疗?

有颅内压增高者,应及时给予脱水药物,如甘露醇。

高热时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药物降温。

癫痫发作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在充分抗炎同时要积极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

颅内感染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对于有传染性的颅内感染,确诊后要隔离,卧床休息。

注意液体和热量的供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颅内感染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细菌内颅内感染常用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氯霉素、万古霉素等。

禁忌证

对所用药物有明确过敏史者;

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类药物皮肤试验阳性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药疹、休克肾毒性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前要进行药敏试验。

真菌性颅内感染常用药物

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

禁忌证

对药物过敏者,严重肝病患者,孕妇。

不良反应

可导致贫血、肝毒性、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等。

病毒性颅内感染常用药物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

禁忌证

孕妇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不良反应

可出现肾功能损害、皮疹、眩晕、腹泻等。

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水化,与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时可加重肾损害。

颅内感染有哪些手术治疗?

脑脓肿的手术治疗包括穿刺抽脓术、导管持续引流术、切开引流术、开颅脓肿切除术等。

手术名称

导管持续引流术

适应症:

脑室内或颅后窝占位病变,呕吐频繁、身体衰弱、视力减退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先作脑室持续引流,病情改善后再行造影和手术,术后仍须引流数日。

脑室气造影或脑室水溶性碘剂造影后,如不立即手术,可暂行脑室持续引流。

脑出血破入脑室内,血肿清除术后。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在三级以上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

脑脊液漏修补或脊膜膨出手术后漏液者。

某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注意事项:

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包扎后在敷料外仍需用胶布绕管两周固定,防止引流管脱出。

引流瓶应保持适当的高度,颅内压>3.92kPa(400mmH2O)者持续引流应保持颅内压在1.96~2.45kPa(200-250mmH2O),以防止其突然下降过多。

护士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每日更换床下液体收集瓶,记录24h引流量。如引流管不通或头皮处漏液时,应通知医师。

脑室持续引流为3~7天。停止持续引流前,应将引流瓶液面提高到3.92~4.9kPa(400~500mmH2O),然后将引流管夹闭,观察24~48小时,如病情无变化即可拔除引流管。

持续引流1周后,仍有颅内压增高,引流管拔除有困难时,可继续引流1~2周。如拔除仍有困难,为了防止引流时间过久引起颅内感染,应考虑行对侧脑室引流或分流手术。


本文是许加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