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董倩 人已读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育龄期女性,且在我国有年轻化趋势。根据世 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 女性 2020 年新发宫颈癌 11 万例,死亡 6 万例,宫颈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 国女性健康。早期宫颈癌可无症状,随着研究进展,宫颈癌病因逐渐被人们发现和熟知,目 前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早发现早预防的癌症。
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接种HPV疫苗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目前疫苗知识的普及和意识提高,目前中国HPV疫苗的接种情况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接种率依然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公众对HPV疫苗的具体认知度不足,信息误导,对价格,疫苗副反应等犹豫原因所致。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继续加强HPV疫苗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接种意愿和接种率,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目前我国有多种HPV疫苗,价数与工艺各不相同,只关注部分维度无疑是片面的。在接种年龄方面,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都适用于9-45岁的女性,“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其中二价疫苗可有效预防16/18高危亚型带来的宫颈癌,国际研究数据显示,超过70%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因此,注射二价疫苗已经可以明显降低发生宫颈癌风险且有效。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疫苗接种后保护持续时间,是保护效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防范宫颈癌而言,二价HPV疫苗的性价比最高;如果除了宫颈癌还想预防生殖器疣的人群可以选择四价HPV疫苗;而追求最好的保护效果可选择九价 HPV 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种HPV疫苗的推荐没有偏好,公众可根据疫苗种类、价格,结合自身年龄和经济状况,选择接种不同价型的HPV疫苗。
应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和选择HPV疫苗呢?
那么,应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和选择HPV疫苗呢?WHO《疫苗临床评价指南》指出:疫苗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安全性保护作用:包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疫苗接种后保护持续时间,是保护效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防范宫颈癌而言,二价HPV疫苗的性价比最高;如果除了宫颈癌还想预防生殖器疣的人群可以选择四价HPV疫苗;而追求最好的保护效果可选择九价 HPV 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种HPV疫苗的推荐没有偏好,公众可根据疫苗种类、价格,结合自身年龄和经济状况,选择接种不同价型的HPV疫苗。
注射二价疫苗到底有用吗
注射二价疫苗到底有用吗?二价HPV疫苗在苏格兰真实研究显示,当全民广泛接种二价疫苗后 ,HPV疫苗的成效远高于预期,甚至未接种疫苗的人也能从中受益。这是因为感染传播的人数减少,使未接种者感染HPV的概率也随之降低。
二价HPV疫苗在苏格兰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其预防宫颈癌的效果和抗病毒作用。首先,在预防宫颈癌方面,苏格兰于2008年启动的HPV疫苗免疫规划项目引入进口二价HPV疫苗,对12-13岁女孩进行常规接种,并对14-18岁女孩进行补种。研究人员收集了近45万份苏格兰女性的HPV疫苗接种信息、宫颈癌筛查和诊断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十多年后,12-13岁常规接种人群中(均接种进口二价HPV疫苗),无论是否完全接种,均未记录到浸润性宫颈癌病例,据此推算疫苗的防癌效果达100%。此外,接种三剂次疫苗的女性,无论其接种年龄,宫颈癌发病率较未接种人群均大幅降低。这表明二价HPV疫苗在苏格兰的接种计划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在抗病毒方面,研究发现HPV16、18病毒亚型的感染率下降,HPV31、33、45病毒亚型的感染率显著下降。
在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女性中,2013年时HPV16、18病毒亚型的感染率显著低于2009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HPV二价疫苗在抗病毒方面,在人群中可产生群体免疫及持续有效。此外,随着二价疫苗注射的剂量增加,HPV16、18的阳性率下降,这表明疫苗接种的剂量与HPV阳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接种二价疫苗女性样本中的HPV31、33、45病毒亚型感染率显著下降,这进一步证实了二价HPV疫苗在抗病毒方面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二价HPV疫苗性价比最高,且能很好的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以及有效的抵抗病毒,没有必要过度追求价次。推广疫苗任重而道远,全球范围内推广HPV疫苗接种计划及提高国内较高接种率,是当前预防宫颈癌的重中之重及有效预防策略。
宫颈癌疫苗接种并不能取代常规宫颈癌筛查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宫颈癌疫苗接种并不能取代常规宫颈癌筛查,也不能取代预防HPV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其他措施。宫颈癌相关的病毒亚型有很多,即便是目前预防亚型最多的九价疫苗,也只能预防90%的宫颈癌发生率。此外,还有其他型HPV可引起宫颈癌。因此,常规进行宫颈癌筛查仍然极为重要。(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是董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