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蓉 三甲
周蓉 主治医师
北医六院 睡眠医学中心

我为什么会失眠?

104人已读

很多失眠的人经常问:“我为什么会失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睡不好觉?” 今天我们就解答一下这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目前睡眠医学界公认的失眠病因学理论叫做“失眠的三因素模型”,由于每个因素开头的英文字母都是P,也有人翻译为失眠的3P模型。这三个因素分别是: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s)。某些人具有失眠的易感因素,他们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急性失眠,并由于维持因素使失眠转为慢性。

失眠的三因素模型

失眠易感因素

常见的失眠易感因素:遗传因素、高觉醒状态、童年的创伤经历、容易焦虑、完美主义、过度思考、敏感、难以放松等。

失眠的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是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事件,可能导致急性失眠的起始。比如生病、工作变动、亲人离世、分手/离婚等。其实不仅上述负面或中性的事件可能诱发失眠,一些外人看来是“喜事”的事件也可能是失眠的诱发因素,比如升职、换了大房子、家中有新生儿出生等。

失眠的维持因素

维持因素是指一些不适当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观念。比如一些人为了应对失眠,采用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早早地上床、赖床、白天补觉等,这类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能增加睡眠时长,但实际上会加重失眠。除了这些不适当的应对措施之外,很多失眠的人还有一些不适当的睡眠观念,比如害怕失眠、过度夸大了失眠的后果等等,这些观念也会导致失眠的持续。

对失眠治疗的指导意义

了解了上述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对于失眠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果觉得这个“三因素模型”过于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试着把其进一步简化,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可以简化为两大类,一类是可改变的,一类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只需要将重点放在可改变的因素上。

失眠的易感因素很多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诱发因素我们也很难控制;而失眠的维持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能改变我们不适当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观念,失眠就能有缓解。具体来说,失眠的人不要过早上床躺着,不要赖床,白天不要补觉;不要太害怕失眠,不管睡好睡不好,白天尽量正常生活、工作、娱乐。

实际上失眠的三因素模型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而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失眠的首选治疗方式。如果您想了解相关内容可阅读本科普号的其他相关内容,如果自己改善睡眠习惯但仍受失眠困扰,建议正规医院就诊。

周蓉
周蓉 主治医师
北医六院 睡眠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