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刘东光 人已读
2015年,Silva对宫颈浸润性腺癌基于浸润方式进行分类,并命名为Silva系统。Silva分型将宫颈浸润性腺癌分为A型、B型、C型三种类型。
A型: 具有圆润且界线清楚的腺体组成,常常成群出现,不出现破坏性间质浸润,没有单个细胞脱离腺腔,没有脉管侵犯。虽然该型患者预后较好,但是此型腺癌可呈跳跃式生长,甚至可以向上侵犯宫体。
B型:在A型腺体基础上,出现局限的破坏性间质浸润,可见单个细胞或是小团细胞与腺体分离,可以是单个的、多灶的或是线性排列在肿瘤基底部,病灶周围间质可见促结缔组织增生及炎症反应,并可出现脉管侵犯。
C型:弥漫浸润的腺体成分,周围伴有广泛的促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融合性生长的腺体充满一个低倍视野,腺腔内可见乳头,黏液缺乏,腺体经常成角,出现开口,分化差时腺体可以成实性,细胞核异型明显,常见脉管侵犯。
基于不同的Silva型别,提出了新的分层治疗策略:
Silva A型在子宫颈锥切切缘阴性时可以考虑保留宫体,无需LN清扫及辅助治疗。
Silva B型采取单纯子宫切除,并通过前哨LN活检以协助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Silva C型则行子宫颈癌根治术及广泛LN清扫,必要时行辅助治疗。
根据目前资料显示的各型占比分布:A型占比20.7%,B型占比25.6%,C型占比53.7%,其它文献报道:A型占比24.1%,B型占比21.5%,C型占比54.5%。如果上述推荐治疗方案能够被广泛应用,会有将近半数的子宫颈腺癌患者避免过度治疗、约1/5甚至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从而减轻部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Silva分型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尚未将其它特殊组织学亚型的浸润性子宫颈腺癌纳入研究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ilva分型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Silva分型是依据肿瘤的一般生物学行为和规律建立的分级体系,对各种亚型的子宫颈腺癌、甚至全身多个器官的多种肿瘤应该具有普适意义。比如,绒毛状管状腺癌是公认的预后良好的子宫颈腺癌亚型,肿瘤一般浸润表浅,罕见LN转移。但少数在活检中具有绒毛状管状生长方式的腺癌患者在就诊时即为进展期,并出现LN转移、肿瘤复发及死亡。使用Silva分型体系和相应治疗策略建议:单纯凭借活检标本中呈外生型生长的部分肿瘤成分来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够准确,应该进行诊断性锥切,通过对锥切标本内子宫颈壁内的浸润情况进行Silva分型。一旦子宫颈壁内部分出现B型、甚至C型的生长方式,就提示该肿瘤的侵袭性较强,应该得到充足治疗,从而避免了单纯依靠外生部分生长方式盲目保留生育功能、导致手术和治疗策略的偏差。还有一些更为少见类型的子宫颈腺癌,包括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及中肾腺癌,对这些亚型知之甚少,如果能够按照Silva分型对肿瘤进行重新分级,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更好的预测预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