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雨水节气聊湿邪

发表者:吴欢 人已读

作者:吴欢 主任医师,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

最近今年,关于湿邪的养生宣传比较多,尤其江南进入雨水时节,气候变得潮湿,湿邪越来越重,如何祛湿?我们首先要明确身体是不是有湿邪。


有的说“大便粘马桶是湿气重”,真的吗?首先,正常大便本身是要含有水分的,约60%-80%,少数人每日2-3次或2-3日1次,重量150-200克成形(参考人卫《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第12版第1834页)。水分太少则会大便干燥,出现大便困难、痔疮、肛裂出血,因此,保持大便湿润是有益的。出现不成形黏腻,非圆柱形,则为大便水分过多,但只要患者粪便检查没有异常没有隐血,肠镜正常,无不适体征可以不处理。在没有抽水马桶出现前,我们的大便都是直接掉马桶的水里,何来“黏马桶”之说。

从中医角度讲,大便黏不成形真的是“湿气重”吗?不一定。大便黏不成形,根据伴随症状如果伴有舌苔白腻、胃口差是寒湿困脾,需要用苍术、茯苓、砂仁、豆蔻、生姜等芳香化湿;舌苔黄腻大便臭、肛门灼热是湿热内蕴,需要黄连、生薏仁来清胃热;夹有食物残渣、胃胀、口臭反酸、苔腻是食滞肠胃,使用生山楂、鸡内金、枳实、厚朴消食和胃化湿;伴有腹痛肠鸣、放屁多、情绪易怒紧张胸闷、苔薄是肝气乘脾,柴胡、白芍、枳壳疏肝理气;伴有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微黄、舌质淡胖齿痕是脾胃虚弱,则使用山药、白术、党人参益气健脾;四肢怕冷、腰酸腿软、受凉腹泻、舌淡胖齿痕是脾肾阳虚,需要附子、肉桂、干姜温阳。(参考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所以,不能仅凭大便粘马桶就认为是湿气重。

那么,舌边有齿痕是湿气重吗?更不是,齿痕舌代表“气血两虚”,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舌边有齿痕的人群,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体检无异常,不需要处理。当有乏力、胃口差、便溏薄等症状为“脾胃虚弱”;反复咳嗽、气短等症状为“肺气亏虚”;有尿频、腰酸、腿没劲、耳鸣等症状为“肾气不足”等等,有齿痕舌的疾病有许许多多,应该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整体分析,个性化治疗。

那么“湿邪”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脾主运化。它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承担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运化水液。当脾虚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也就是说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外界湿邪侵袭人体,如雨水季节过多下雨,环境潮湿;内湿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种呈弥漫状态的病理性物质。症状表现头重如裹,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谷不馨,甚至恶心呕吐,肢体困重甚至酸痛,困倦思睡,或见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多濡缓。

什么是腻苔?有舌苔就是有“湿邪”吗?上图舌体中间舌苔白厚腻,甚至不能看到舌体肉色为腻苔,是湿邪存在的舌相依据。

雨水季节要避免外湿侵袭人体,就要做到居住环境保持干燥,如使用除湿器、空调开启除湿模式。前一阶段疫情期间许多人为了补充维生素,大冬天大量食用水果,而我们的脾胃如同燃烧的锅炉,每日烧煮美食,如果我们往炉灶里泼冷水,那就没法烧煮食物一样,冬天反复吃太多的寒凉水果,使得脾胃变得虚弱,寒湿内生,从而导致舌苔白腻。这时,就应该停止食用水果,可以从蔬菜里获取维生素。可以通过按摩、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来健脾化湿。

本文是吴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