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聊睡眠障碍与神经科疾病

发表者:王伟民 人已读

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

2024年中国睡眠日的主题是:

“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目前我国超过3亿人正在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病率达4%,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睡眠障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受损三方面。睡眠与许多躯体疾病都存在关联。睡眠片段化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睡眠障碍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和房颤的发病和病程发展有关。

睡眠障碍是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将增加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而改善睡眠有利于心理健康,例如精神疾病患者在失眠得到治疗后其幻觉、偏执、焦虑、抑郁、噩梦等精神疾病症状减轻。

认知功能方面,睡眠不足时大脑功能受损,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奖赏相关脑区功能均发生改变。睡眠障碍会增加痴呆发生风险,加重认知受损程度,诱导神经炎症反应。睡眠不足可能损害前额叶活动,不利于情绪调节,对清醒时的认知功能也有显著影响。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长期睡眠不足小鼠大脑中出现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偶尔熬一次夜依然可能会带来危险。在熬夜后大脑神经元活动会比平时更慢、更弱。会让你处于精神不集中,反应慢半拍的状态中,像喝醉了酒一样。


常见睡眠障碍包括:

失眠、睡眠呼吸障碍、过度嗜睡、昼夜节律障碍及异态睡眠等。

一、失眠

主要表现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3.早醒

4.睡眠质量下降

5.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6.伴日间功能障碍 日间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伴紧张、不安、情绪低落,部分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加重失眠,恶性循环。

治疗:

1.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CBTI),及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等;

2.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类)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是安全性、耐受性较好的催眠药。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药物依赖。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催眠药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赖普隆等,这类药用于单纯性入睡困难,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等特点,长期使用无显著药物不良反应,但可能突然停药后发生一过性失眠反跳。此外还包括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抗抑郁药物。

睡眠小贴士

睡好子午觉: 中医上讲子时生精、丑时生血、寅时生气。夜里11点前躺下休息,23:00-3:00这个阶段睡眠质量很重要,养肝血,养肾精,肝肾精血通过白天睡觉不能弥补,晚睡伤身,早起无妨,气能速生,而精血是有形之物不能速生,靠睡眠和饮食共同创造。

研究表明持续的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7小时是“最佳的睡眠时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晚上22:00-23:00才是入睡的最佳时间点。这个时段入睡可以很好地降低患心脏病风险,《健康中国行动》建议中国成年人每天睡觉时间平均在7-8小时,早起时间在6:00-7:00点!活动后8点左右吃早餐,开启一天能量及维持稳定的血糖。

午休不要太久 :午休对高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尤其重要,半个小时即可,不超过一个小时,下午3点以后不要午休,否则会造成夜间更难入睡。

睡眠不需太久: 你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复精力即可,睡眠时间并非要严格按7-8h,花费过多时间在床上会导致浅睡眠或片段睡眠。

坚持固定作息时间: 就寝时间设闹钟,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同一时间起床。

避免过量咖啡因 :咖啡、可乐、某些茶和巧克力都含咖啡因,需8小时才完全清除。

锻炼有益,但不要太晚 :每天锻炼30分钟,但睡前2小时不宜运动。

避免睡前兴奋 :避免睡前看电子产品。不在床上玩游戏看电影,大脑兴奋更难睡眠。

睡前喝一杯热牛奶: 牛奶含色氨酸对睡眠有帮助!市场以全脂牛奶多见,高龄与高脂人群可以选低脂、脱脂牛奶。

睡前泡脚 :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放松精神而助眠。

营造黑暗环境: 室内不放置灯光与电子产品。室内变暗时身体分泌褪黑激素,它提醒 你该睡了。褪黑素夜间浓度比白天高3-10倍。晚上9-10点分泌,凌晨2-4点达峰,早上7-9点减少。35岁后褪黑素分泌开始下降,老年下降更明显。旅行时差也影响褪黑素分泌。所以倒时差和倒班人群如空姐、三班倒两类人适合用褪黑素。缓解时差又同步睡眠节律;老年人松果体萎缩可适量补充。

调整呼吸 :正念冥想也有助于入眠,放下手机冥想十五分钟,放空思绪,等待睡意来临;在床上保持心态平和,慢慢深吸,慢慢吐气,从上到下逐次提醒自己放松,如此反复数遍。

其它:睡前梳头,按摩头部穴位;听舒缓助眠轻音乐;吃点酸枣仁、核桃、桂圆、莲子、百合养心安神;避免睡前饱腹和饥饿等助眠方法。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SAS) 是指再在连续7小时的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30次以上或每小时5次以上,通常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表示,需到医院做睡眠呼吸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SAHS) 是由于睡眠期反复发生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出现打鼾、呼吸睡眠暂停及白天过度睡意等症状,发生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但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OSAH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成人发病率约为4%-7%,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病因及危险因素:①年龄;②男性;③肥胖及颈围增粗;④鼻咽部疾病和气道解剖异常,如扁桃腺及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颌后移、小下颌等;⑤长期大量饮酒及服用镇静药物;⑥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肢端肥大症等;⑦遗传体质和遗传疾病也明显影响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Treacher-Collins 综合征、Down综合征、Apert 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鼾声不规律,可时高时低,有时可完全中断,严重者可憋醒,醒后出现心慌、气短等。此外还可出现睡眠行为异常,如夜间出现恐惧、周期性肢体抽动、夜游、谵语等。在仔细询问睡眠史时,患者主诉常有睡眠障碍,如频繁夜间觉醒、睡眠片段、窒息感、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但多数患者没有入睡困难。晨起头昏、白天疲倦、午后困乏,容易在开会、听课、晚间读书、看报或看电视时睡觉。

多数患者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怒、烦躁、性格改变、性功能减退、心悸或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水肿、红细胞增多、认知功能减退。更严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和其他脑功能减退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

治疗OSAHS主要目的是增加咽部气道的张力、扩大气道容积、建立旁道通气、消除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以改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有效控制体重和减肥、戒烟酒、睡前勿饱食、慎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OSAHS的药物、适当进行运动、尽可能侧卧位睡眠。

病因治疗 :对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补充甲状腺素;肢端肥大症者可手术切除垂体瘤或生长抑制剂;鼻塞者可使用萘甲唑啉或麻黄碱滴鼻;鼻腔疾病或扁桃体腺肿大者可手术治疗。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是成人OSAHA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口腔矫正 适用于单纯鼾症及轻中度OSAHS患者,特别是有下颌后缩者。

手术治疗 包括腭垂-软腭-咽成形术等,主要是切除扁桃体、部分软腭后缘、腭垂,以扩大咽腔,或者使其组织形成瘢痕增加气道张力等。

药物治疗 :尚无疗效确切药物可使用。我们脑病科临床使用中药治疗OSAHS有近20年经验,部分患者临床有效。

预后

OSAHS 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对于已经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脑缺氧症状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述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失;对长期末治疗患者除合并前述并发症外,还可增加健忘、痴呆、心脑血管意外、甚至睡眠中猝死等风险!


三、快动眼相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在睡梦中突然做出动作、讲话或喊叫,有时甚至会导致自己或同床者受伤。正常情况下人们夜间睡眠在REM睡眠和非REM睡眠间交替进行。REM睡眠期间双眼会快速转动,但身体一般不动,大多数梦境出现在此期间。RBD患者在此期间无法正常静卧,而是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动作。RBD不同于睡行症(“梦游”),梦游是在睡眠中行走或说话,多见于儿童,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RBD患者症状通常出现较晚,一般在60-80岁,且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临床表现

RBD的核心症状是将梦境内容付诸行动(即所谓“梦境演绎”),如梦到打架时可能真的会在床上拳打脚踢、在睡梦中说话或喊叫。大多数发作持续不到1分钟。发作激烈时可能会惊醒,但较缓和时可能不会。激发患者行为的梦境通常是恐怖或令人不快的,可能造成坠地或碰撞损伤,动作粗暴时还可能危及床伴。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的危害

RBD危害极大,不仅威胁着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还是多种α-突触核蛋白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危险预警!纵向研究表明多达80%原发性RBD患者将在10年或更长时间内发展为帕金森病(PD)、路易体痴呆(DLB)或多系统萎缩(MSA)等突触核蛋白病。除α-突触核蛋白病外,RBD还与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亨廷顿病(HD)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等非突触核蛋白病相关。

目前RBD已被认为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前驱期。因此早期发现并重视RBD至关重要。

如何自行防范?

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勿在床边摆放易碎物(如灯具热水瓶等)。

危险物品如剪刀、菜刀不要放在卧室。

床上增加护栏。

用软泡沫包裹尖锐的桌角、接近床边地面铺上泡沫垫等。

四、发作性睡病

临床表现:

日间过度思睡(EDS) 是发作性睡病主要临床表现,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反复发作,可在上课、驾车等情况下发生,甚至在吃饭、走路、洗澡时都可发生,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猝倒发作 是发作性睡病1型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发生率75%。表现为觉醒时躯体随意肌突然失去张力而摔倒,持续几秒至几分钟,无意识丧失,大笑是常见的诱因,生气、愤怒、恐惧等也可诱发。

夜间睡眠障碍 夜间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多、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梦魇等,最具特征性的是与梦境相关的入睡前幻觉(包括视、听、触的成分)和睡眠瘫痪(刚入睡或刚觉醒时,表现为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发作时意识清楚,患者常有濒死感,这种发作可被轻微刺激所终止)。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神经内科罕见病,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全球患病率0.02%-0.18%,我国患病率约0.033%。

发作性睡病诊断流程图


治疗:发作性睡病暂无法治愈。

总体治疗目标如下:

1.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减少EDS、控制猝倒、改善夜间睡眠。

2.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3.尽可能减轻共病的症状。

4.减少和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患者首先需保持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控制体重、避免情绪波动、白天有意安排小憩以减轻症状。其次应尽量避免较有危险的活动,如登山、游泳、驾车及操作机械等。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容易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故应加强对本病的心理普及。

药物治疗:

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治疗

其中在夜间睡眠紊乱治疗中,γ-羟丁酸钠(Ⅰ级推荐,A级证据)仍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对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障碍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但由于其可能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或肺换气不足的风险,对可能存在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服用γ-羟丁酸钠前需进行nPSG和血二氧化碳监测。

小 结

睡眠障碍危害全身上下各个脏器,是众多慢性疾病的源头性疾病!对高血压、脑梗死、痴呆、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焦虑、抑郁、不孕不育、皮肤、衰老等多种疾病都有严重的影响,在躯体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认知功能三个方面损害我们的身体。

“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从行为、认知、情绪三方面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冥想、锻炼、积极亲情互动,改善睡眠与情绪认知,顺应睡眠生物节律,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健康睡眠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充沛的体能和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本文是王伟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