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抽动症

用益生菌来改善儿童抽动症的临床实践

发表者:王曼 人已读

抽动(Tics)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男孩多见。

案例分享

小昊是14年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4.08kg,是传说中的天使宝宝,能吃,能睡,很少哭闹,长得也很结实。小昊自出生一直喝母乳至4个月,此后奶粉加母乳混合喂养。孩子从小体质好,家长感到很欣慰。

然而,小昊2岁的时候,因一次咳嗽引发喘息性支气管炎,检查食物过敏源,尘螨,螨虫,牛奶与鸡蛋过敏,但是这并未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直到后来连续发生了2次,需要输液治疗。于是家里买了除湿机,除螨仪,杜绝了法兰绒的衣物以及毛绒玩具,还购买了紫外线消毒灯。牛奶也换成了豆奶,鸡蛋也减少了用量,坚持做了2个月的雾化,喘息性支气管终于治疗好了。

直至6岁的时候,小昊出现了频繁的眨眼,去了儿童医院看眼科,效果不明显。家长不敢面对这个事实,抑制自己不往抽动症方面想,但是一直得不到缓解的眨眼开启了他们的焦虑。

经确诊后做了血液检查、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出来,排除了链球菌感染,通过禁食牛奶和鸡蛋等过敏食物、被子每周晾晒、紫外线消毒、营养补充剂套餐(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D,钙锌口服液,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等,小昊的症状得到缓解了,眨眼的频率少了很多。

家长以为终于摆脱了,就放松了警惕,饮食就不再做限制,牛奶想喝的时候也没有禁止孩子喝。

2023 年 3 月,小昊在小区玩耍时被几个大人说经常眨眼、扭脖子、抬胳膊,不太正常。这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家长也很难受。抽动症的孩子需要心理疏导,避免心理因素加重病情。因此,小昊妈妈决定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孩子的临床症状,从而减轻他的心理压力,避免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语言对他造成压力。

首选可乐定,但小昊出现了皮肤过敏、瘙痒、睡眠增多、白天打瞌睡等不良反应,而且效果不佳。无奈之下,改用硫必利,但随着剂量增加,小昊出现了泌乳素升高、甲状腺指标异常等问题,医生建议减量。

2023年4月,经小儿神经科的专家推荐,小昊妈妈开始间断给孩子使用益生菌治疗方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有效果但是症状并没有消失,每天仍然可以看到抽动症状。后来考虑粪菌移植方案,但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问题没有实施。

考虑到之前使用营养素干预有一定的效果,从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小昊每天服用大把的营养素加三种益生菌的组合早晚各1次,但是症状始终存在,每日均有。即使停掉了孩子所有的课外作业学习的课程,减轻压力,全部改为运动和艺术类的课程,去室外亲近大自然,每天早睡早起,但是疗效甚微,还是会出现扭头,抬胳膊,兰花指的症状。

小昊父母一直在苦寻更好的解决方案,直到有一天看到用二代益生菌改善抽到症的案例,并决定尝试这款益生菌。

2023年11月1日开始,前三个月每天1袋二代益生菌制剂(脆弱拟杆菌BF839+鼠李糖乳杆菌TT-628,1袋10g)进行服用,小昊刚开始吃的时候,出现了轻微的腹泻,其他也没有看到有不良反应,睡眠得到明显改善。三个月后在服用二代益生菌制剂的同时增加复合微生态制剂(朱红硫磺菌ttys-997+鼠李糖乳杆菌TT-628,1袋10g)。

小昊考试结束,周末家长带他外出游玩2天,这两天小昊妈妈竟然没有看到儿子的抽动症状了。跟小昊爸爸求证,也没见到出现抽动,小昊也表示自己没有出现症状了,这让小昊妈妈喜极而泣!

从11月1日服用益生菌到3月1日整整4个月的时间,虽然偶尔还能看到症状,但是相比之前来说已经缓解了95%以上,原先每天早晚各一次的硫必利减至每天1次。最让家长开心的事情是寒假开学后,小昊的学习和专注力更高了,学习的劲更大了,主动性更强了,班主任也打电话说小昊开学以后的变化非常显著。小昊的明显改善,让家长对肠道菌群的治疗办法高度认可。

家长回顾起孩子的病程,百思不得其解,从怀孕到生产,一路绿灯,小孩的饮食也非常健康,只有3岁多的时候被外公外婆带回到老家生活了3个多月。外公外婆格外宠爱外孙,每天骑着电瓶车带去村里的超市,任凭孩子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零食以及玩具。也许从那时就埋下了坏菌的种子。虽然平时大便和体质看似不错,但是肚子疼、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问题,不止一次出现过。

小昊虽然也使用过益生菌干预,但是菌株种类不适合,剂量也是不够的,抛开剂量谈疗效都是空谈。孩子患病,最难过焦虑的都是家长,唯一能宽慰家长情绪的,是真真切切看得到孩子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

专业分析:

饮食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过敏疾病高发、肠道菌群失衡[1]。肠道是一个管道器官,与大脑之间有一条连接的通道,被称为脑肠轴。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高发,如癫痫、自身免疫相关性脑病、多动症、抽动症、认知倒退、抑郁症、睡眠障碍等。[2]

肠道菌群失衡后,如果一味地用药治疗,可能会加重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3]。肠道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持肠道健康需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采取整体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需要让肠道菌群身体好、吃好、住好。首先,要增加益生菌的种类及数量,恢复肠道的自愈系统。其次,要为肠道菌群提供丰富的食物,如膳食纤维素和水。第三,要让肠道菌群住得舒服,减少炎症反应,练就强大的免疫力。[4]

除了补充益生菌外,用营养学的方法治疗肠道疾病也是其中一种对症且治本的方法。营养素能够帮助保护或修复肠道黏膜,恢复肠道屏障功能,让肠道形成一个内稳的状态[5]。

为了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是有重要作用的。除了益生元、益生菌以外,还需要优质的蛋白质、鱼油、铁元素、锌元素、硒元素、维生素 B 族里的 B12、叶酸、维生素 C 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于修复肠道黏膜有很好的效果,需要保证它们的充足[5]。

案例中小昊有多种过敏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忌口,可能长期以往损伤了肠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此外,数次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问题更是他的免疫状态异常的强证据。通过补充足够量的二代益生菌等制剂、结合营养干预手段,调节免疫,修复肠道,恢复菌群稳态,终让小昊收获希望。

案例专家:王曼

专业擅长:

生酮饮食疗法:1. 治疗儿童及成人难治性癫痫 ;2.改善发育迟缓及自闭症谱系障碍;3.逆转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

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1.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2.营养障碍性疾病:

3.胃肠功能障碍;4.代谢疾病:5.免疫相关疾病:6.神经心理疾病:

执业成就:

工作十余年,专注于研究生酮饮食疗法治疗癫痫,逆转2型糖尿病,肥胖,发育障碍等疾病;运用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治疗神经发育障碍,营养障碍,代谢及免疫相关疾病。

担任ILAE Ketogenic diet Symposium Shenzhen China& CME Paediatric Neurology Shenzhen ,生酮饮食治疗培训项目授课老师。

以第一作者参与发表SCI论文一篇,合作发表中文期刊若干。2023年度在好大夫诊疗平台,荣获“2023青年好大夫”称号!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周六上午(需提前好大夫预约挂号)

参考文献:

[1]Renz H, Skevaki C. Early life microbial exposures and allergy risks: 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 Nat Rev Immunol. 2021 Mar;21(3):177-191. doi: 10.1038/s41577-020-00420-y. Epub 2020 Sep 11. PMID: 32918062.

[2]Margolis KG, Cryan JF, Mayer EA.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From Motility to Mood. Gastroenterology. 2021 Apr;160(5):1486-1501.

[3]Garg K, Mohajeri MH. Potential effects of the most prescribed drugs on the microbiota-gut-brain-axis: A review. Brain Res Bull. 2024 Jan 18;207:110883.

[4]Gomaa, E.Z. Human gut microbiota/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s: a review.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13, 2019–2040 (2020).

[5]Ziegler TR, Evans ME, Fernández-Estívariz C, Jones DP. Trophic and cytoprotective nutrition for intestinal adaptation, mucosal repair, and barrier function. Annu Rev Nutr. 2003;23:229-61.


本文是王曼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