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动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案例分享】轻度痉挛型偏瘫(右侧),Gmfcs:1级,基于ICF-CY理论框架的康复决策思路

发表者:陈世动 人已读

一、主观评估

姓 名:航航,年龄:4岁,出生日期:2020年3月24日诊 断:痉挛型偏瘫(右侧)Gmfcs:1级,填表日期:2023.10.27(第一次)、2024.02.26(第二次)

依 据:脑出血,生后发育落后,现右侧肢体不灵活,垂足步态,容易摔跤等。


主要表现(与同龄儿童的差距在哪里?):

步行姿势异常:右脚以足尖-内侧(第一跖骨)着地为主,且伴有足外翻、内旋;走路有点小跑的感觉。

自身运动技能发育落后发育落后:不能交替迈步上下楼梯,单脚站不稳,并脚跳不会,单脚跳不会。

手功能:右侧上肢感知觉异常,习惯性使用左手,以运动技能、姿势步态为主。

阶段性康复回顾2023.11.08-2024.02.27,3个月的康复训练+居家康复:

提升右侧下肢的动态运动控制能力、肌肉爆发力、本体感觉、运动技巧,加强康复意识,坚持锻炼,预防可能会发生的脊柱侧弯、足弓塌陷等继发性肌肉骨关节畸形问题。(单脚站1-2秒)

居家康复执行力不足,沟通交流较少,家属反应没有在康复中心听话,很调皮,管不住。

运动:双侧对称性运动有明显提升,并脚跳从经常跳会摔跤、站不稳,到现在落地就能够停住。

步行时,步偏角和足外翻问题有所改善,脚尖朝内偏和足跟着地的情况有所改善;原先的快走转换到现在可以控制速度的步行,协调性有明显改善。

感统:足底的感知觉增强敏感度减少,不像刚开始走平衡步道足底疼痛敏感,现阶段进步到可以走触觉平衡木、榴莲球等

家属的反馈:右脚经过锻炼之后力气感觉大了很多。

一、健康状态

自主运动:良好,不受限制自由活动,喜欢跑、跳等。

心理状态:良好。

需求:喜欢糖果和玩具小汽车,和同龄小朋友爱好需求一样。

交流能力:正常沟通交流,语言清晰度稍微欠缺;交流时逻辑思维方面比较欠缺。

运动方式:步行为主,活动不受限,容易摔跤(单侧支撑不稳)。

性格:开朗活泼,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有点固执。

照顾者的影响:积极正面,比较宠溺、顺从。

独立性:不用父母的陪伴可以独立上学、能够融洽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感官能力:右侧感知能力较差、单侧支撑的耐力不足。

评估

1,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

肌张力增高:轻度增高,上肢表现为精细动作不灵活,惯用左手;下肢轻微肌张力增高,以垂足步态为主要表现,另外伴有膝过伸、足外翻。

②、肌力不足:胫骨前肌离心控制不足、股四头肌远端协调能力不足、臀中肌肌力不足。

③、感知觉异常:右手力量、控制、完成度较差。

④、其他:右脚:内偏、外翻、踇外翻;左脚:外八、外翻;左右脚围度不一,​

2、活动、参与能力


①、移 动 运 动 :

能单膝跪位保持,能单脚站立2--3秒

交替上下楼梯会比较慢,躯干会往右侧倾斜

会并脚跳,站稳、单脚跳不能

② 、生 活 自 理 :

可以生活自理,自己穿衣服比较慢,其他无明显异常

③ 、 社 会 性 :3.5岁,幼儿园中班,不用陪护,技巧性运动上会有所欠缺,比如上下楼梯慢、跑步的时候容易摔跤。

3,个人因素

上课期间配合程度较高,指令性强;

②、规则意识感增强,但对自身的不足认识较差,与年龄和性格有关系;

③、左右两侧肢体功能水平不同,经过对应训练左右差距没有加大,在逐渐缩小。

4 , 环境因素

① 家庭成员对孩子康复的意识比较强,但对康复的认识不足;

② 距离康复中心较远,来回奔波比较耗时耗力,可能也会成为康复的一大阻碍;

③ 家庭康复配合程度不够,家庭康复在今后的成长中会成为主要康复的内容。

二、治疗思路(观察→接触→判断重要性→分析选择→诠释(家长说明)→尝试(实验)→实施治疗→自动化)

1,孩子会做什么?

① 喜欢跑着走,跑快了容易摔跤,右侧支撑期短;

② 能自己独立交替上下楼梯,速度和协调性比较慢;

③ 能并脚跳、右脚单脚站3-5秒,站不稳会摔跤。

3,这么做的原因什么?

① 喜欢跑着走,可能是因为右侧单脚支撑期太短,为了更快地过度到左脚,所以看起来走路速度比较快;另外单侧支撑不稳会导致跑步过快时摔跤;或者是右脚脚背抬不起来,容易绊倒摔跤。

② 步行和上下楼梯时不协调,右侧支撑起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右侧下肢股四头肌离心性控制和远端控制能力不足导致;

③ 双脚起跳时仍有差异,双下肢协调能力不足,左右差异引起。

4,我们忽略了哪些?

① 康复过程中没有关注单脚支撑力对步态发展的影响,或者也没有好的方法提高单脚的控制能力;

② 怎么提升康复效率,打破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忽略日常活动是加重异常姿势的首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改善步行模式,最终通过自身良性的运动达到我们的目的;

③ 康复过程中可能还没有重视到自主参与的重要性,及开始培训上课时的规则意识。

④ 表现出来的症状较轻,很多问题容易被表面的好掩盖。

5,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或者是如何提供帮助?

运动训练+感统训练+推拿治疗+辅助治疗(compex跑步机、高分子绷带、生物力学矫正鞋垫)

① 运动: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

预防继发性肌肉骨关节问题:反向四点支撑、侧向提髋、侧弯运动+弹力带;

步行模式矫正:原地踏步、踝背屈+弹力带抗阻、足跟步行、踢球进桶;

运动技巧:单脚蹲起、单脚运球、交替单脚站、单脚跳/并脚跳。

② 感统:右侧上下肢运动感知能力

前庭平衡功能:坐位滑板前进、高爬、倒退拉扯重物。

本体感觉:魔法毯站立、平衡踩踏车(膝盖弯曲)、踩踏石步行、滚筒步行、坐位夹物+桶内。

触 觉:圆形平衡步道行走。

③ 辅助治疗2(生物力学矫正鞋垫):

长短腿→后跟垫高0.8cm

步行时左脚内旋,右脚外八字步态、髋关节外旋→ 步态板矫正右脚髋外旋及外八字 ,左脚内旋内八,改善步态协调性。

足弓塌陷→足弓垫,增加足弓的支撑,防止足弓塌陷加重。

④ 辅助治疗3(跑步+功能电刺激仪):功能电刺激仪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也在刺激传入神经,利用跑步机让儿童在步行过程得到正确步态模式的输入,加上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神经系统,在脑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

⑤ 辅助治疗4(家庭康复):在“以家庭为中心”的国际化儿童康复理念倡导下强调家庭康复的重要性,为家庭康复的有效执行,须每3月系统评估复盘一次,并定期通过线上指导进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本文是陈世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