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易迎晴 人已读
近日,话题#孩子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冲上热搜,进入秋冬季以来,流感频发,各大医院因为“流感”住院的患儿频频出现床位告急。据中国流感监测网络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南北方的流感显然仍处于高峰期,且阳性率较前两年升高。2024 年第 1 周(2024 年 1 月 1 日-2024 年 1 月 7 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 9.7%, 低于前一周水平(10.2%),高于 2021~2023 年同期水平(3.4%、4.3%和 3.6%)。(图 1),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为 7.1%,高于前一周水平(6.7%),高于 2021~2023 年同期水平(2.5%、4.1%和 2.9%)。
图 1 2020-2024 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
图 2 2020-2024 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
有许多家长就诊时会询问:“流感和感冒症状那么像,都是发烧、流涕,我家孩子又没有接种流感疫苗,怎么区分呢?”
【都是“感冒”,症状如何区分?】
(1)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起病急,突然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以上,部分达39-40℃),伴寒颤、头痛、肌肉痛、易疲劳、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咽喉痛、频繁干咳、鼻塞、流鼻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注:不是得了流感就会出现以上所有的症状,可能也会有单一或几种症状特别明显)。
重症流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2)普通感冒的症状
婴儿常见发热、流涕,其他表现包括易激怒、喂养困难、食欲下降、睡眠困难。对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其他表现可能有打喷嚏、头痛、声音嘶哑、咽喉痛等,腹泻和呕吐相对少见。
普通感冒主要的并发症有急性中耳炎(病程某一时间出现中耳压力异常,需警惕,尤其是6-11月的孩子)、哮喘发作、鼻窦炎、细菌性肺炎(少见)、鼻出血、结膜炎、咽炎。
读到这里,家长会觉得有些许复杂,无从分辨。其实,轻症流感和普通感冒的表现虽然大体相似,但有细微的区分,普通感冒往往引起低烧、流鼻涕、以及轻微少量的咳嗽,而流感的发热和全身症状通常会更明显。
“发热更明显”好理解,许多家长都能感知到和平时感冒发热的区别,而所谓全身症状,包括但不限于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
当然,以上表述的症状是研究人员根据流行病数据总结出来的临床症状,我们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不能生搬硬套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如果家长出现任何拿不准的情况,可以尽早带孩子去找医生看看。
【得了流感怎么办?】
如果孩子得了流感,怎么办呢?如果只是轻症的话,经医生诊断开药后,家长可以在家护理,持续观察病情。具体的措施大体包括:1.适当卧床休息。孩子想玩、有精力玩我们也不用太拦着,注意在旁照看。
2.摄入充足的液体。如果孩子平时就不爱喝水,更要多提醒他。
3.使用加湿器,增大空气湿度,让孩子呼吸时更顺畅些。
4.发热的同时精神状态差,可以给孩子服用适龄适量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减缓不适。
另外需要提醒我们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吃一些乱七八糟的药或十全大补汤,或者撤掉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顿顿白粥。生病已经很难受了,咱们还是对孩子宽松些吧。
【密切关注孩子病情,警惕并发症】
家长在照看生病的孩子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病情的变化。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或病情明显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1. 持续高热,咳嗽加重、咳痰量明显增加;
2. 呼吸困难或胸痛;
3. 口唇紫绀;
4. 严重呕吐、腹泻;
5. 出现脱水表现;
6. 反应迟钝、嗜睡、惊厥;
大多数患流感的孩子会在1-2周的时间内恢复,出现重症的情况其实不多。不过,如果孩子和你喊耳朵疼或者脸颊、额头不舒服(有压迫感),亦或是已经咳嗽发热2周以上,要警惕孩子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此外,还需提醒广大家长,能接种流感疫苗的,尽早完善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不患流感,但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能减轻患儿感染流感后的症状,减少重症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是易迎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