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谷叶莲 人已读
乳糖(1actose)可在肠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人体中半乳糖的唯一来源,没有代谢的半乳糖80%从尿中排出。因此,检测尿中半乳糖可以间接反映乳糖消化吸收状况。乳糖不耐受(LI)尿半乳糖测定检测方法:在排空尿液后进食10 ml/kg母乳或含乳糖奶粉,收集进食后尿液,如在尿液中检测到尿半乳糖,可判断乳糖酶是充足的,即LI阴性;反之,当无法在尿液中检测到半乳糖时,则提示体内没有乳糖酶,即LI阳性。但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LI多为发育型LI,乳糖酶活性低并非完全消失,在尿液中亦可检测得到少量的尿半乳糖,故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新生儿中尿半乳糖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目前仍存在疑问。有研究通过采用尿半乳糖与粪便还原糖联合检测的方式诊断LI,提高新生儿LI诊断的准确性。
乳糖摄入有利于婴儿钙质的吸收及智力发育。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IL婴儿比配方奶喂养IL婴儿乳糖酶活性更高,喂养耐受性强。因此,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喂养推荐用于急性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如需长期喂养应动态监测钙磷代谢及生长发育情况。对于以乳制品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婴幼儿,可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喂养。外源性补充乳糖酶理论上是治疗LI的最佳方案,补充乳糖酶可改善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缩短腹泻时间、缓解肠绞痛。研究发现外源性补充乳糖酶可有效降低肠绞痛婴儿的乳糖负荷,缓解LI症状,有效缩短哭闹时间。乳糖酶可将牛奶中70%~80%的乳糖水解,其作用效果与乳糖和乳糖酶的量及酶的活性有关,人体乳糖酶作用的最适宜pH值为5.5~6.0,偏酸性环境。与小肠内pH值接近。 乳糖不耐受患儿在使用无(低)乳糖配方奶喂养或乳糖酶一段时间后,待临床症状消失20-30天后,在逐渐过渡到正常配方奶喂养,母乳喂养者则逐渐停乳糖酶。无乳糖配方奶过渡到普通配方奶者,需要转奶观察。母乳喂养者,则先逐渐减少乳糖酶的剂量,待乳糖酶剂量仅正常的1/3时,再减次数直至停乳糖酶,每次减量后需观察3天。在过渡或减量过程中,出现症状反复,需恢复原喂养方法。
此外,研究发现含β-半乳糖苷酶的益生菌可消化乳糖,延缓胃排空速率,改善肠道代谢环境。益生菌亦能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有利于乳糖酶的恢复,可用于缓解LI的临床症状。目前研究发现的8种益生菌菌株(动物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表明益生菌和LI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动物双歧杆菌是研究最充分和有效的菌株之一。
本文是谷叶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