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周厚俊 人已读
50岁女性,头痛检查发现右侧前中颅底巨大肿瘤,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考虑为右侧蝶骨脊脑膜瘤,肿瘤贴近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因肿瘤巨大,患者脑组织受压明显,脑中线结构移位明显。
术前影像如下:
手术顺利,术后早期患者右侧动眼神经稍微麻痹(睁眼稍困难,视物重影,眼球活动稍差),无其他神经功能异常,术后1月返院复诊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月复查头颅核磁共振显示肿瘤切除完全,受压脑组织恢复。
脑膜瘤多数为良性,是仅次于脑胶质瘤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国外报道20239例颅内原发性肿瘤中脑膜瘤占19.9%,国内52633例颅内原发性肿瘤中脑膜瘤占5.53%。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仅次于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 wing meningioma,SWM)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内始自前床突,外抵翼点,占颅内脑膜瘤的11.2%~14.0%。
1938年Cushing和Eisenhardt首次将SWM分为球形脑膜瘤和扁平型脑膜瘤,并把球形脑膜瘤分为内、中、外三型,分别起源于前床突、蝶骨小翼、蝶骨大翼,其发生频率以内、中、外依次增高。近年来,亦有内侧型和外侧型的简化分类法。因临床所见不同,划分标准亦并不一致,“内侧型”可指起源于前床突和蝶骨小翼的内侧部分,亦可仅限于前床突者。Al-Mefty根据术中所见将前床突型脑膜瘤分为三种类型:Ⅰ型,肿瘤起源于前床突下方;Ⅱ型,肿瘤起源于前床突上方或侧方,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但二者之间有蛛网膜相隔;Ⅲ型,起源于视神经孔,深入视神经孔内,与颈内动脉之间有蛛网膜相隔。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肿瘤较大,基底较宽,较难准确判断肿瘤的附着点,所以Al-Mefty的几个分型常混合存在。
SWM起病缓慢,病程长,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其中内侧型SWM由于邻近眶尖、海绵窦区,因此早期症状明显,可出现眼部症状,如视力、视 野改变(特别是视力下降明显)、眼球突出,累及海绵窦者可出现第Ⅲ、Ⅳ、Ⅵ颅神经损害,表现类似海绵窦综合征,病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差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外侧型SWM症状出现的相对较晚,早期可能仅有头痛而缺乏定位体征,并可有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颞叶癫痫发作。如肿瘤侵犯颞骨可出现颧颞部骨质隆起。精神症状和嗅觉障碍多见于肿瘤向前颅窝底生长者。上述两型如肿瘤生长较大时,均会引起对侧肢体力弱和颅内压增高。
对于SWM,手术切除无疑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中较为复杂的内侧型SWM的手术指征应结合肿瘤的大小、部位、毗邻关系及患者的年龄来考虑。对相对年轻的患者(预期生存时间大于15年),肿瘤一经发现,无论其大小及有无症状,也应立即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干预可获得较高的全切率和较好的预后,避免肿瘤增大带来更大的手术风险和更差的预后。对于老年病人,只有当肿瘤带来严重症状,或体积巨大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本文是周厚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