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莹莹 三甲
潘莹莹 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肿瘤科

肺病病人应了解的基础医学知识(一)

133人已读


1. 呼吸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人的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自上而下分为上呼吸道(包括外鼻、鼻腔、鼻旁窦、咽和喉)和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肺组织由肺实质(包括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枝和肺泡)和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支持组织)构成。

2. 上呼吸道有哪些功能?

上呼吸道的功能除了气流传导以外,在鼻腔前部的鼻前庭内面由皮肤覆盖,生有鼻毛,具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鼻腔顶部的黏膜富含接受嗅觉的嗅细胞,具有嗅觉的功能;鼻腔周围含有气体的骨性空腔称为鼻旁窦,具有温暖、湿润空气和对发音产生共鸣的作用;上气道中的喉部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喉口的会厌在人体进行吞咽运动时封闭喉口,阻止食物入喉产生误吸。

3. 肺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有哪些?

肺位于胸腔内,分为左、右两肺,各位于纵隔一侧,左肺狭长,右肺较宽短。两侧肺均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一尖”即肺尖,就是肺的上端,顿圆,突入颈根部,达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 厘米。“一底”即肺底,肺的下部。“三面”即“肋面”、“膈面”和“纵膈面”。肋面即肺的外侧面,与胸廓的侧壁和前、后壁相邻。膈面也就是肺的下面,与膈相邻,受膈肌压迫呈半圆形凹陷。纵隔面即内侧面,与纵隔相邻,中央部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机构出入肺组织的门户。“三缘”即“前缘”、“后缘”和“下缘”,则分别由肋面、膈面和纵隔面两两移行而成。肺借叶间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将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每一个肺叶又分出若干支气管肺段,呈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每个支气管肺段由一个肺段支气管分布,相邻支气管肺段间隔以肺静脉属支及疏松结缔组织,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临床上可以支气管肺段为单位进行手术切除。

肺最主要生理功能是借助呼吸道执行肺毛细血管血液和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即从大气中摄取氧气,同时排出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肺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此外,借助将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可与肾脏共同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肺气道上皮层内分布着一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活性胺和肽类激素,兼有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它们能作为气道感受器,具有促进肺的发育以及调节气道反应性等生理功能。肺参与了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和转化, 例如,肺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缓激肽酶和单胺氧化酶摄取、分解和灭活血液中的缓激肽、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同时肺也是人体中前列腺素含量最高的器官之一。作为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肺整合了众多防御机制(详见后述)以保护机体免受病源微生物的侵害。

4. 什么是气管、支气管树?

气管是一段连接喉和支气管肺组织的中空膜性管道结构,上起自喉部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六颈椎),向下于胸骨角平面(约平第四胸椎下缘)产生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壁包含由14~17个呈C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环,后壁的缺口由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的膜壁封闭,内面衬以黏膜。成人气管长度为10~12厘米,气管腔的左右径为2~2.5 厘米,稍大于前后径的1.5~2 厘米,呼吸时略有改变。气管长度以及内径依年龄、性别而逐渐变长、增粗。

左、右主支气管是气管的第1级分枝,进入肺门后继续反复分支,依次形成肺叶支气管(第2级)、肺段支气管(第3~4级)、小支气管(第5~10级)、细支气管(第11~13级)、终末细支气管(第14~16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第17~19级)、肺泡管(第20~22级)、肺泡囊(第23级)和肺泡(第24级)。这些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形成树状结构,故称支气管树。

5. 正常支气管有哪些组织结构?

支气管树中的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称为肺导气部,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可大致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分为表面的上皮层和下方的固有层。其中,上皮含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等细胞成分,而固有层是含有较多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可见散在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功能。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无明显分界,其内有较多混合性腺,称气管腺。外膜含有透明软骨、弹性纤维、平滑肌束和气管腺。随着支气管的逐级分支,管腔逐渐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同时,支气管壁上皮从主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细支气管的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和终末细支气管的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外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逐渐形成环形的平滑肌束,软骨逐渐减少,并且逐渐由较为规则的C形环状软骨变为不规则软骨片。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管壁出现少量肺泡。肺泡管有大量肺泡开口,管壁成分保留较少,而在相邻肺泡之间表现为结节性膨大;肺泡囊为肺泡的共同开口处;肺泡为多面体型的囊状结构,由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构成其壁,上有可供气体流通的小孔,肺内出现感染炎症等病变时可通过这些小孔播散。由于上述这些结构都具备了气体交换的功能,统称为肺呼吸部。

6. 什么是胸膜腔?胸膜在呼吸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

在两肺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两侧面等部位被覆着一层由结缔组织和纤维弹力组织支持的间皮细胞层组成的薄膜,称之为胸膜。其中覆盖于肺表面的胸膜为脏胸膜,其余为壁胸膜。脏层和壁层胸膜在肺门处相互移行围成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不含气体,但含有少许浆液,厚约10μm,能够起到润滑作用,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另外,由于浆液分子之间的内聚力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自然容积始终大于肺。但由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紧密贴合在一起,肺和胸廓都始终被牵拉而分别处于扩张和缩小状态。在肺的内向回位力和胸廓的外向回位力的作用下,胸膜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形成负压。胸膜腔负压不仅能扩张肺,使肺随胸廓的运动而张缩,还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临床上,若胸膜破裂进入气体时则负压减少或消失,肺依其自身弹性而回缩,产生肺不张,影响呼吸和静脉、淋巴的回流。

潘莹莹
潘莹莹 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