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踮脚走一定是脑瘫吗?

发表者:袁俊英 人已读

踮脚走(尖足步态)是脑性瘫痪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踮脚走的时候,往往特别担心是不是脑性瘫痪。踮脚走往往是小腿三头肌高肌张力或者小腿跟腱挛缩所致,临床上常见的情况除了脑性瘫痪、脊髓栓系、先天性马蹄足之外,特发性尖足行走也应考虑在内。

一、什么是特发性尖足行走?

特发性尖足行走(Idiopathic toe walking, ITW)最初被描述为先天性跟腱短;目前被定义为一种没有神经或骨科原因的脚尖病理步态模式,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指在步态周期的初触地期间,足跟触地缺失或者被限制,承重反应发生在脚的前部。

二、特发性尖足行走的特点是什么?

1.部分儿童有双侧踝关节背屈活动的受限或者跟腱挛缩,但也有部分特发性尖足行走的儿童无明显的踝关节活受限或者跟腱挛缩;

2.部分3岁前尖足行走可能是正常发育过程中模式的变异,但3岁后仍存在尖足行走模式一致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3.往往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尖足模式,且能够根据要求将脚跟放在地面上,当他们集中注意力时,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的尖足步行模式;

4.应排除导致尖足行走的神经性或者骨科因素,比如脑性瘫痪、脊髓栓系、先天性马蹄足等;

5.特发性尖足步态与脑性瘫痪中的痉挛型双瘫鉴别很困难,应注意鉴别。

三、特发性尖足如何评估?

1.旋转能力测试:

让患者在一个地方快速旋转,最多旋转10圈,记录是否出现踮脚的情况及出现的时间。当旋转时出现踮脚情况时,认为测试结果是阳性的,且越早出现足尖行走,患者越容易受到足尖行走的影响。

2.足跟行走试验的测试:

患者被要求足跟走,允许采用髋关节屈曲和/或外旋或踝关节背屈减少等补偿。如果患者不能足跟行走或足跟行走表现出躯干、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代偿,则该测试被认为是脚趾行走阳性。

四、与痉挛型双瘫如何鉴别?

1.踝关节活动度特发性尖足步态与痉挛型双瘫没有差别

2.痉挛型双瘫患者往往腘窝角明显增加,存在腘绳肌的紧张;

3.与特发性尖足步态相比,脑瘫患者存在肌肉痉挛;

4.特发性尖足步态患者通常在髋关节处具有正常的运动学特征,而痉挛型双瘫患者则没有,痉挛型双瘫患者在整个步行周期中经常表现出髋关节屈曲的增加;

5.痉挛型双瘫患者往往有高危因素和头颅MRI的异常。

五、特发性尖足步态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三岁以上仍然存在特发性尖足步态的患者需要治疗,改善步态和功能。其治疗与脑瘫患者采用的方式相似,包括各种物理治疗、肉毒素注射、矫正器等,近年来国外文献提出采用下面的金字塔鞋垫来调整行走模式,国内目前采用的甚少。

金字塔鞋垫.png

金字塔鞋垫



本文是袁俊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