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科室主任的创新意识【书评】

发表者:王文林 人已读

周成毅/文

【前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是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学术带头人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就无法让自己的学科具有特色,无法引领学科发展。王文林主任以前是广东二院胸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因为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使他的科室很快从传统胸外科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了胸壁外科的领军科室。《手术与手艺:我的外科生涯》是王文林主任的自传,这本书是其创建胸壁外科的历史回顾,他的成功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从中会悟出学科建设的一些有用体会。

20230131连云港赣榆区人民医院.jpg

胸外科有一种病,叫漏斗胸。这种病很少有胸外科医生关注。由于多数患者在年龄很小时被发现有畸形,首先接诊的医生多是小儿外科医生。小儿外科医生虽然不是专业的胸外科医生,但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相当深刻,发明了著名的Nuss手术的Nuss医生就是小儿外科医生。

提及漏斗胸这种病,是想聊聊与这个病相关的一些有趣话题。类似的话题相当多,这里先聊一个叫Haller指数的东西。这个指数是一个名叫Haller的医生提出来的指标,用于评估漏斗胸凹陷的程度。由于该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报道之后很快被临床医生采用,甚至被纳入漏斗胸手术的指征当中。将指征标准化,是学科进步的标志。但是,这种做法有时会带来问题。就拿Haller指数这个指标来说,一旦被纳入手术指征当中,就成了术前必须做的检查项目。如果不做检查就直接做手术的话,医生会承担巨大风险。比如说,万一手术做坏而患者对手术不满去打官司的话,专业人士会因为术前没有测量Haller指数而认定医生败诉。从所谓的科学角度、法律角度来看,这种判定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这里想说的是,医生是十分冤枉的。先不说Haller指数本身存在的不科学性,也不说那些所谓的手术指征是不是具有法律效应,这里想提醒大家的一个事实是,Haller指数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才被提出的一个指标,而漏斗胸手术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在这个指数提出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所有漏斗胸手术患者都没有做过Haller指数的测定,那么如果按照如今的手术指征去判定当初手术行为的话,是不是所有医生都在犯罪啊?

很显然,在对待Haller指数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专家都陷入了一个思维的困境当中,大家只知道被动地被手术指征约束,却没有考虑指征本身的正确性。当大家用最常用的思维去审视那些貌似科学合理的条条框框时,会显现出思维最平庸的属性。所有的人都人云亦云,没有异样的声音,创新思维成了最稀缺的事物。

关于漏斗胸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故事,比如著名的Nuss手术,手术指征中有一个重要规定,即过于低龄的患儿不能接受此手术。有人将年龄底线限定在5岁,激进的医生将其限定为3岁。这样的限定同样会被一些人当作Haller指数那样的红线,不能逾越,否则同样可能被谴责甚至出大问题。这种限定其实依然不合理。要知道,在Nuss手术问世之前,很多年龄低于3岁的孩子都常规接受了手术。医生的行为有错吗?当然没有错。那么如今的专家们为什么要限定手术的年龄呢?正确的理解是,Nuss手术本身不适合低龄患儿手术,而不是低龄患儿没有接受手术的必要。这样的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但遗憾的是,专家们被Nuss手术和Nuss医生的光环搞花眼了,结果迷失在最平庸的思维中,不敢让思维有丝毫的发散,于是就只能淹没在最平庸的群体意识当中了。用这样的意识去指导手术,怎可能超越别人?

举上面两个例子,主要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也就是创新意识。而本文谈论的主角恰好与这两个例子相关,他是广东省二院胸壁外科的王文林主任。

Haller指数被全球的外科医生接受后,几乎成了判定漏斗胸凹陷程度的金标准。而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医生是王文林主任。他的文章至今可以在网上轻易找到,他对这个指数做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大问题。他告诉专家们,Haller指数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其中有很多不科学之处,因此绝对不能当作金标准,至多只能当作参考,而不能决定患者的命运。为了更为科学地判定凹陷程度,他设计了一个新的指数,叫Wenlin指数。该指数不仅有效弥补了Haller指数的缺陷,还有了更科学的意义。王文林主任用质疑的目光打量已经约定俗成的规矩,他没有随波逐流,他懂得创新,于是便有了不一般的成绩。

王文林主任关注漏斗胸有很多年,他对Nuss手术的研究超出一般人。正因为对这个手术做了大量的研究,才使他比一般的同行更了解这个手术。他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阐明了该手术的基本原理,即杠杆原理。并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勇敢站出来,对这个手术做了全面的批判。与那些盲目的崇拜者相比,王文林主任的思维显得极其另类。但是,他做的一切都有凭有据,恰好标明他与众不同的思维。这种思维鲜明的特征就是创新。因为有了创新,使他非常轻盈地跳出了Nuss手术一统天下的藩篱,他发明了更伟大的手术,也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Wang手术。这个手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认可,并纳入《手术操作代码国家临床版》3.0当中,这成了对外科医生成就的最大褒奖。

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王文林主任是一位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学科带头人。当这样的意识成为一个科室主任的习惯性思维后,他创新的步伐不可能轻易停止。

2008年,当所有的胸外科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最热门的胸腔镜技术时,王文林主任提出了胸壁外科的概念。他当时的意识无疑是最大胆的创新。2013年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胸壁外科的临床工作中,他从漏斗胸一种疾病的临床工作做起,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临床专业。他不仅建立了现实的临床科室,还构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胸壁外科是一个崭新的事业,这注定王文林主任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创新。

传统胸外科发展到今天,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当普天下的胸外科医生都用习惯性思维去对待临床工作时,将很难有突破,于是严重的内卷就会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将是一种窒息的令人绝望的感觉,很难看到科室的希望。王文林主任的故事告诉大家,学科要想发展,科室要想进步,科室主任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离开了这样的意识,不管做多少努力,也只能淹没在平庸的海洋里。

王文林主任最近出了一本自传,书名为《手术与手艺:我的外科生涯》。这是一部胸壁外科的创业史,其中记录了很多王文林主任有关学科创建的故事。这些故事最鲜明的标签就是创新。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王文林主任娓娓道来,对很多有关创新的想法和做法都做了介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非常励志的创业故事,更是一本关于创新的现实版教材。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拿来一读,一定会有不小收获。

无标题.jp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