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李鹏举 人已读
归纳病史:
患儿14个月,男,体重11.5kg,周一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耳温高达40.3℃,稍显烦躁,进食不配合,无流涕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呕吐腹泻等不适,无新冠病毒接触病病史,无流感病毒接触史。
周二于嘉定中心医院就诊,查体未见异常。精神可,饮食欠佳,二便正常。重点查体:神清,无淋巴结肿大,结膜无充血,咽部充血,未见脓性分泌物。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未闻及肝脾肿大。神经系统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无皮疹。查血常规是白细胞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上升,CRP正常。考虑病毒感染,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科医生建议予以美林退热,小柴胡颗粒对症处理,在家观察。
患儿母亲由于小孩高热很着急,周二在羽毛球群里分享孩子情况,根据病史首先考虑是幼儿急疹,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在群里安抚小朋友妈妈的着急心情,建议她遵医嘱,予以温水沐浴擦拭等方式物理降温,美林退热处理,如果体温仍达40℃以上,可予以消炎栓退热,注意补充水分。由于下雨等客观因素,最终患儿母亲没有去瑞金医院就诊,按照对症的方法处理。
在周二至周四,患者的体温峰值开始有所下降,耳温由40.3,39.8,39.1,38.3℃,美林次数由4次,3次,2次,1次,到今天未服用退热药耳温37.7℃,后患儿母亲给患儿擦拭身体时候发现身上布满皮疹,初步一看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今天是发热第五天,皮疹出现,更加证实了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儿科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人群以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多无前驱症状,一般会高热3-5天,热度突然下降,在24h内体温恢复正常,简言之:热退疹出。
常见的鉴别诊断:
麻疹,风疹,药物疹,肠道病毒感染,川崎病等
治疗:幼儿急疹具有自愈性,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于对症处理为主。
1. 卧床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2. 对症处理: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及退热药(例如泰诺林,美林等),一旦出现惊厥予以苯巴比妥或者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适当应用清热解毒重要(如板蓝根冲剂,小儿热速度清等)
3. 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可用更昔洛韦或者膦甲酸等
4. 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预防:目前无有效预防方法。
并发症:一般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可有发热性惊厥,良性颅内压增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肌损伤,感染性腹泻,血小板减少。
温馨提示:
发热,48-72h是一个时间节点,还有就是比如用抗生素口服了5-7天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那可能就是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并发症了,那也是要去医院看。抗生素的指征是细菌以及非典型病原体比如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有些时候不是单一病原体感染,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话也是可用抗生素,如果症状不重,抗生素一般可先口服效果不佳后改成静脉输注,主要原因还是同一类药物静脉输注抗生素比口服得利用更好,即使是同一类药物,不同的品种针对的病原体也有差异,针对性不一样,当然凡事有利有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影响小孩子身体素质和正常生长发育,弊端白话就是一有风吹草动小孩子就要去吊盐水了。所以原则就是能口服的口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能不吊水尽可能避免吊水!现在支原体耐药情况严重,很多原因的抗生素的滥用和乱用,一定要警惕!
本文是李鹏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