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汤锡强 人已读
先说答案:不是必须。
弱视仪和弱视软件里,大家总能看到这种条栅——它一条黑、一条白的交替罗列。给人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没有这种条栅,好像就不是正经弱视训练产品。
弱视软件里的条栅
这种条栅有各种外观:粗细不同;移动和转动方向不同;颜色不同;其他条栅变形如棋盘格或规则线条,等等。
这种条栅叫作CAM。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剑桥学者设计的,就用“剑桥”的“Cambridge”的前三个字母做了命名——全称Cambridge Stimulator(剑桥刺激器)。国内把CAM训练叫作视觉刺激法或视觉生理刺激法。
国内最早的弱视治疗仪厂家,几乎都做过CAM仪。比较知名的,像华亚、同明、龙达、视加、博视、云山等。
CAM训练的原理,是通过强反差、多种空间频率的线条或图形来刺激感光细胞和视觉中枢;CAM条栅转动时,弱视眼又会在不同空间方位上得到刺激,进而促进视觉发育。
各种CAM仪
CAM仪在弱视训练领域,是经典的存在。在弱视训练工具乏善可陈的年代,CAM仪帮助太多弱视孩子缩短了视力达标周期。
所以,第一个结论是——CAM黑白条栅对弱视来说是有效的训练手段,而且曾经统治了弱视训练领域几十年。
对弱视增视训练有过钻研的人会发现,学者们对CAM是间接增视(色闪、光刷、后像等不带有精细刺激的)还是直接增视(精细训练、图标训练或者空间对比度梯度训练等),观点是不一样的。判断CAM是间接增视的人认为CAM的精细度梯度(条栅粗细规格)很少,不算是典型的直接增视,是不同空间方位的间接刺激产生了效用。其实这个争论有个潜台词——认为直接增视弱视训练体系的增视效率高于间接增视体系。
各种异形CAM
弱视训练,CAM很好,但不是必须。加一句:但如果有,锦上添花。这取决于弱视训练产品的技术侧重和产品定位。
当然,如果一个弱视增视产品别的功能都没有,就只突出一项CAM,只能说它侧重经典和传统。从这个角度讲,弱视训练产品的专业门槛并不高。
第二个结论是:不要神话CAM的增视能力;更不要看到CAM画面就上头和购买。
我认为,弱视增视训练产品最终比拼的是增视效率和平台期突破能力,前者指的是单位时间里能产生的视力提升幅度;后者指的是视力提升停滞时的突破能力。增视效率和平台期突破能力跟什么有关?跟产品专业技术本身肯定有关,但又不完全取决于专业技术,尤其做弱视训练的人是孩子时。
敏感话题,跟很多人的饭钵子有关系,点到为止;不对地方,欢迎斧正。
本文是汤锡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