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于永慧 人已读
母乳是妈妈给予宝宝的37℃爱,是滋养小生命健康成长最宝贵的液体黄金,而黄疸是大多数新生儿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么,新生儿黄疸,果真和母乳喂养有关吗?母乳性黄疸,到底是不是母乳喂养的错?母乳性黄疸的确诊与治疗,需要暂停或停止母乳喂养吗?宝宝黄疸迟迟不退,还能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吗?
大家已知悉,母乳除了能够给宝宝提供基本的营养素和能量,还能协助宝宝生后尽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成熟,增强宝宝的抗感染和抗炎症能力,这是其他配方奶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母乳是滋养婴儿健康成长的液体黄金,是来自妈妈“高级定制”的37℃爱。
但是,母乳确实和新生儿黄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母乳喂养的宝宝,往往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事实上,宝宝出生后头几天的病理性黄疸,除了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这些病理性因素之外,多数是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因为产妇在分娩后的早期,母乳的分泌量一般较少,常常不能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这就使得宝宝的肠蠕动减慢、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因此产生病理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发生原因是母乳喂养不足,所以说它不是母乳喂养的错。
预防这种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实现成功的母乳喂养。鼓励宝宝在生后尽早开始吸吮母乳,并尽可能地增加哺乳的频率,每天至少吸吮8~12次,以有效地促进母乳分泌,并尽快排出胎便。如果产妇乳头内陷,或者宝宝体重较低,吸吮力较差,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母乳用奶瓶喂养。如果在频繁吸吮、母乳仍不足的情况下,建议补充配方奶;不要喂温水或糖水,因为宝宝额外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反而加重黄疸。
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在生后1周左右出现,2~3周继续升高或达到高峰,后期消退缓慢,这提示可能是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它的发生原因和母乳中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往往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除了黄疸外,宝宝吃奶好,大小便的颜色和量都正常,体重增加良好。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带宝宝到新生儿科门诊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查体,仔细评估如果没有其他潜在的异常表现,并且需要静脉采血化验检查宝宝黄疸的类型和程度,以及是否合并生理性贫血、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化验检查结果会显示宝宝的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多在10mg/dl左右,就基本可以确诊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这时候宝宝的日龄已经比较大,脑发育相对成熟,一般不会造成脑损伤,所以这种黄疸即便迟迟不消退,也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日龄和月龄的增加可以自然消退,即便临时未能完全消退也不影响预防接种。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不需要暂停母乳来诊断,更不需要停掉母乳喂养来治疗。
所以,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关键在早发现早处理,宝宝出生后随妈妈出院前,应检测黄疸指数,并准确判断母乳是否充足;分娩1周内要带宝宝到新生儿科门诊进行黄疸的随访评估,一旦黄疸指数上升很快或者达到很高的程度,需要及时住院进一步查找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及时给予光疗等措施。而对于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不需要过度治疗,不要因此暂停或停掉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母乳性黄疸,早期莫大意,后期勿刻意。
本文是于永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