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顾湉荑 人已读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是原发并局限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静脉丛的血栓,不包括胫静脉或腓静脉血栓。在入院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入院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2.7%),多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隐匿,大多数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只有轻度的小腿肿胀、疼痛,Homans征阳性。肌间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深静脉血栓类型,血栓脱落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容易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国内的血栓预防及治疗指南并没有对肌间静脉血栓做出明确的指导,有的医生认为肌间静脉血栓很危险,需要立即治疗,有的医生认为是小事情,不需要处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此对一些常见问题作一探讨。
01、抗凝、溶栓是否需要?有研究表明,肌间静脉血栓患者进展为更严重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10%-25%之间。众多学者均认为需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能大大降低继发进一步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VTE),并能明显提高肌间静脉血栓的再通率。肌间静脉有效抗凝可建议有效抗凝15-30天,对于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抗凝。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制动、原发性高凝状态、手术与创伤;既往患有DVT病史、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等。所有患者应在抗凝治疗之前和治疗期间接受出血风险的评估。抗凝强度应个体化,应仔细权衡VTE预防发生发展的益处与出血的风险。另外,目前一致的意见是肌间静脉不需要溶栓治疗。
02、是否能够下地活动?这个问题最有争议,有医生认为肌间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治疗应同一般深静脉血栓(卧床、抗凝溶栓、甚至滤器置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肌间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致死性肺栓塞的比例极低,原因与肌间静脉直径较肺动脉直径小得多,即使脱落也不容易将肺动脉主干完全栓塞引起急性呼吸衰竭,除非有高负荷的肌间静脉血栓大量脱落。所以对大部分此类患者我还是主张其有条件的下地活动(肌间静脉本身脱落的风险较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更低是同意其下地活动的重要因素)。但需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一强调:
1 . 重视肌间静脉血栓负荷量。对于多支肌间静脉血栓,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间静脉直径大于7mm时,血栓脱落的风险加大,此类患者建议在有效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卧床10天以上。
2. 小腿部急性期(10-14天内)避免挤压及按摩,下地行走避免过度用力(以防血栓因驱赶脱落)。对于疼痛的患者可适当口服止痛药物(如扶他林缓释片1片qd)。
3. 重视对D2聚体的动态监测。对于有高危血栓形成因素的患者要警惕肌间静脉合并深静脉(如髂股静脉)漂浮血栓的可能(彩超未发现)。
03、是否需要放置滤器?
对于单纯的肌间静脉血栓, 目前普遍不支持滤器预防肺栓塞(滤器的网格也拦截不了细长的肌间静脉血栓)。但对于部分限期高危手术(骨科等),为预防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进展(血栓脱落),也可考虑滤器置放(预防目的)。对于非限期的手术建议度过急性期更安全(7-10天后)。
04、已有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能否按VTE血栓高危管理?
可以。床头挂高危标识(警惕血栓加重发展为严重的VTE事件),预防措施以基础+药物为主,物理预防为辅(健侧肢体仍可行气压治疗)。
05、下肢肌间静脉血栓需不需要住院治疗?
大部分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需给予专科门诊指导为宜。但对于症状严重,肌间静脉血栓负荷量大的患者建议住院专科治疗。
本文是顾湉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