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宿恒川 人已读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大多数起源于睾丸,但大约5%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发生于生殖腺外,多位于前纵隔和腹膜后,这些患者睾丸经详细检查未见异常,这类肿瘤也称做异位睾丸恶性肿瘤(EGCTs)。发生机制可能如下,胚胎在分化成3个胚层之前,全能性细胞残留在前纵隔或腹膜后,随后受某种刺激而转化形成肿瘤。EGCT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主要位于纵膈(50-70%)及腹膜后(30-40%),其他少见部位包括松果腺,骶骨,前列腺,眼眶,膀胱及肝脏。
EGCT症状及诊断
EGCT肿瘤晚期时表现出相关症状,可表现为肺部症状或上腔静脉综合征。2012的一项研究发现,纵膈型EGCT患者具有呼吸困难(25%),胸部疼痛(23%),咳嗽(17%),发热(13%),体重减轻(11%),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无力等,更少见的症状包括颈部淋巴结增大,咳血及声音嘶哑。腹膜后EGCT患者可表现为腹部疼痛,背部疼痛,体重减轻,腔静脉血栓及肾盂积水。
EGCT的诊断需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结合病理穿刺。血清肿瘤标记物(AFP,HCG,LDH)对于EGCT的诊断及亚型分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ET-CT可评估一线治疗的效果。Buchler等报道,EGCT经过系统治疗后,PET结果若为阴性,患者生存期超过3年的概率为100%,超过5年的概率为89%。
治疗
前期研究发现,EGCT病理若为精原细胞瘤,无论肿瘤位于纵膈还是腹膜后,其预后类似,按照IGCCCG分类为预后好或中等。非精原EGCT较精原EGCT预后更差,腹膜后EGCT患者5年生存率为62%,而纵膈EGCT患者5年生存率为45%。所有纵膈的EGCT无论是否转移还是血清肿瘤学标记物升高,都可归类为IGCCCG的预后较差组,治疗也应按照转移性非精原细胞瘤进行治疗。
精原细胞性EGCT
若患者不能用博来霉素或者后续行肺部手术,患者可选用4疗程依托泊苷,顺铂及异环磷酰胺。由于精原细胞瘤对于放化疗更为敏感,纯精原细胞性EGCT较非精原细胞性EGCT预后更好。在一项研究中,纵膈精原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71%-100%。另一项研究中,52例腹膜后纯精原细胞性EGCT及51例纵膈纯精原细胞性EGCT患者,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及90%,75%的患者通过化疗就可治愈。同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治疗方法类似,腹膜后精原细胞性EGCT患者可采用放疗。若患者出现肝转移或其他内脏器官出现转移,预后则较差。
非精原细胞性EGCT
所有纵膈非精原细胞性EGCT患者均应视作预后不良组,其化疗敏感性低于睾丸或者腹膜后EGCT。纵膈的非精原EGCT患者,标准治疗为4个疗程的BEP或者PEI方案。MSKCC的一项研究发现,57例原发性纵膈非精原细胞性EGCT患者,54例患者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平均OS为31.5个月,化疗后肿瘤标记物若正常或者出现下降,患者预后优于未降者。
非精原性EGCT患者,化疗后应该对残存肿瘤进行切除。化疗后,即使肿瘤体积小于1cm,肿瘤指标不断增高,也尽量行手术切除。目前,尚无研究探究高剂量化疗作为一线治疗EGCT的价值。在一项入组524例患者的研究中,高剂量化疗并不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另外一项研究中,64例预后较差的EGCT患者,接受高剂量化疗后,其5年生存率优于标准剂量铂类化疗(82%vs71%)。由于原发性纵膈EGCT预后更差,应首选高剂量化疗。对于复发的纵膈EGCT,即使应用高剂量化疗加干细胞支持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1%。
总结
EGCT是罕见肿瘤,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及临床特点。若病理为精原细胞瘤,不管病灶在腹膜后还是在纵膈,预后都较好。大部分EGCT为非精原细胞性,若位于纵膈其预后更差。在初始化疗后,对残留病灶应进行手术切除,尤其是纵膈非精原细胞瘤。该病种预后较差,这类患者应该在专业肿瘤中心进行治疗及随访。
本文是宿恒川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