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伯塔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微生态医学的至高境界是无界

发表者:崔伯塔 人已读

首先,如何解决洗涤菌群移植的认识障碍?

微生物对人有多坏,就对人有多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被认为和上个世纪的原子弹计划同等重要,中国将其列为颠覆性领域。但是,科学家后来发现, 最初的微生态研究是狭隘的,不能回答微生态在肠道和大脑、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等的复杂关系,所以,在原来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英文名HMP前面增加一个词integrative,成了 iHMP ,也就是整合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有关,肠道菌群移植能治疗多种疾病,很多人就说菌群移植是万金油。这是因为国际疾病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多年来把疾病划分太细,丧失了人的整体性。各种疾病名称 是人为设定的边界,因此,我专门撰写论文回答大家的误解:菌群移植只治 疗一种疾病,就是“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我所用的认识论就是整合医学。


研究肠道菌群10年,我深刻认识到,比创造技术更难的是让人懂你的技术。比如,很多美国人拒绝戴口罩,就算戴上也不是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表达对特朗普的唾弃。所以,要让大家认识菌群移植,没有新的整合观和医学观就举步维艰。因此,我们创立了中国肠道大会,将“爱肠道、爱学习、爱整合”作为大会永久的主题。

第二,如何推动整合医学落地实践?

人类用微生物治疗疾病,粪菌移植效果最好,就是所有微生物的合力。然而,传统的粪菌移植存在两大问题:如何提高安全性?如何提高有效性? 美国在2019年发生了一起粪菌移植导致死亡的事件,更强调了安全性应首当其冲。


多年来,我和团队的工作,就是系统性解决这两个问题。


我们发现,洗涤菌群移植从根本上将传统粪菌移植的不良事件减少73%。洗洗更健康,洗掉了哪些物质,我们回答了这个科学问题。我虽然是关键设备和器械的第一发明人,但是我不是工程师和企业家,没有研、学、产的整合,洗涤菌群移植就无法实现。


到底每一次移植了多少细菌?去粗取精,还统一了“度量衡”,这也解决了从分到合的问题。


临床上,并不是拥有细菌就够了,我们发现,有时候洗涤菌群移植直接解决问题, 但是有时候,在单次或者多次移植基础上,再使用传统药物的疗效, 结果实现了1+1+1大于3的效果,我们把这种策略发表出来,Gut Microbes 的主编很好奇,邀请我们专门阐述这种治疗策略,我直接解释为 holistic integrative therapy ,也就是整合治疗。


我们这种治疗策略挽救了很多危重感染、激素依赖、骨髓移植后肠道并发症、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因此,成了这些疑难重病的转诊中心。听起来似乎说不通,其实,我们只是打破了传统 ICD 疾病的边界而已。


当然,这里离不开我发明的一项全新的技术,就是向结肠深部植入一根软管,留置在肠道里,其最大的价值,就是统一了3大需求:①反复移植; ②将细菌直接送到他们主战场——结肠;③很多人不喜欢这些来自于大肠里的物质从嘴巴给进去。


最终,我们将全部技术,加上快递小哥的力量,全链条整合,构建了中国菌群平台,服务全国的患者。


这还不够,比如我们发现,有的人便秘,就是我们做菌群移植做得再好,粪便还是排不出来,因为直肠黏膜松弛了。于是,我们发明一种新的技术——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一条龙解决肛门通而不畅的问题,我们把这种围绕微生态构建的技术叫整合微生态技术。




有了物质和技术之后,就是推广,我们将经典案例用论文发表出来。


比如,这一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抢救过多次的患者,非常复杂,复杂到要花很长时间才到读完他的全部诊断。他的肠道真菌感染无药可治,我们决定用洗涤菌群移植做底层建设,坏的真菌在好的细菌环境里没有生存空间,结果治愈了。所以说,没有一个坏的细菌,只有一个坏的菌群。没有这样的整体整合思维,连理解这个治疗决策都难。


还有其他案例,比如复杂感染、复杂克罗恩病,每一个案例,我们发表出来,解读强调的都是临床整合医学思维实践。


从2015年以来,我们已经向全国举办30期培训班。最近开始走向全国各地,举行“整合微生态技术工作会”,以前是广泛撒网,现在将重点培养。 我们发表的论著,已经成为全球8部英文指南和共识所引用的证据。


我们在过去的10年,是从单一的技术研究,到后来的技术体系建设和推 广的历程。


回顾过去的10年,我的理解是医学实践和创新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打破边界就是自我实现,就是通往整合医学,整合医学是一种无边界的境界。

本文是崔伯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