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瘘一内口长度闭合和贴挂线术

肛瘘基本的概念

内口长度为什么这样重要

在保护功能的前提下,防止复发,才是硬道理

原创可以来自东方的中国
肛肠疾病有两个,最让医生头痛的,一个是便秘,另外一个是肛瘘,尤其是复杂性的肛瘘,对肛瘘的治疗,除了保护肛门的功能,另外就是减少复发。昨天《2023年温州市医学会肛肠外科学分会肛瘘研讨会》上,我将多年对肛瘘治疗的经验向大家汇报分享,在嘉宾讨论环节,广州中山六院的Lin主任说,你用专业的术语(自定义)表述了,大家可能都知道的,但又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上海Yang主任对这个术式非常感兴趣,私下与我交流这个术式的关键点。江苏的Shao主任认为,任何术式不可能是完美的,中国人不善于表述,有些术式虽然我们在做,但是没有推广出去,也说明文化不自信。
三个新概念
概念是核心,有了核心就会引伸出许多手段或方法。
概念一,内口长度。肛瘘复发的原因很多,内口闭合不牢固可能是主要原因。行内一直以来把内口作为平面看,所以出现了许多闭合内口的术式如推移辨,肛瘘夹,Lift等,这些术式复发率就比较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了内口长度的概念,把内口作为立体去认识。广义的内口长度就是从内口到外口的距离,狭义的内口长度就是从内口到外括约肌外,长度约1.0厘米,狭义的内口长度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的肌性组织,其牢固度最强,所以狭义的内口长度,我们就称内口长度。
概念二,足够的内口长度的暴露。术中从内口切开,再切开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切开的内外括约肌断端缝合固定,加上保留部分外括约肌就能防止或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又能暴露足够的内口长度。
概念三,贴挂线。传统肛瘘挂线分两种,一种紧挂线(又叫实挂线),另一种叫松挂线(又叫虚挂线),为什么提出贴挂线呢?因为紧挂线使创面更大,而且会影响肛门功能,松挂线会晃动,内口长度闭合的牢固度会受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弊端,所以我们提出了贴挂线,贴挂线贴着切面,既引流通畅,又有利于内口长度的闭合。
肛瘘内口长度闭合和贴挂线术
1.探针从外口进去,从内口出来。
2.切开内口及远端皮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扩大创面,暴露足够的内口长度。
3.探针引入橡皮筋挂线,贴挂线(详见科普《菊花宝典》一贴挂线)。
4.将切缘断端括约肌缝合固定。
5.贴挂线10天左右从两股改为一股,3-4周将挂线拆除,这时内口长度就长得比较牢固了。
任何一个新的术式都必须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中国文化在融入世界文化时,我们能贡献些什么?未来人类共同的文化之中,有多少成分会是我们的?还是,我们终将在这一上演的史剧中缺席?”
一一许倬云
本文是林国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