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神经元病康复 —(一)运动神经元病简介
1997年,“渐冻人“协会国际联盟选定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各类认识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相关活动,希望每年这一天,对这种可怕疾病的治疗和社会关爱能引起世人的普遍重视,并于 2000年丹麦举行的国际病友大会上正式确定6月21日为“世界渐冻人日“。像人们熟知的一代理论物理学大师、科学巨匠史蒂芬霍金就是一位“渐冻人“。
“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病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因其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致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所以被称为“渐冻人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进行性肌萎缩(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MA)、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和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4种临床类型。其中,ALS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本病多为散发,发病率为每年(0.4-2.6)/10万,患病率为(4-6)/10万。发病年龄可从10~80岁不等,但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平均年龄是40-50岁。我国 ALS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少数患者可 20 岁左右即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为(1.5-2):1,随着发病年龄增加,这一比例逐渐下降,70岁发病者男女比例为1:1。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多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其他并发症所致的呼吸衰竭,一般2-5年内死亡, 有10%左右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呼吸肌受累起病的 ALS通常进展较快,生存期明显较短。
本文是胡雪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