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瘘:隐藏在肛门的秘密通道
肛瘘的概念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俗称“老鼠偷粪”,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肛瘘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0-40岁的青壮年是肛瘘的高发人群,其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肛门解剖图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通常是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后产生的。当有硬物卡在肛门口时,会对直肠和肛门粘膜造成损伤。粪便中的细菌会借此进入伤口,引发炎症和肛周感染,进而导致肛瘘的发生。因此,在进食时应该小心吐出果核或骨头。此外,肛裂伤口感染和会阴部手术也可能引发肛瘘的发生。

细菌入侵
肛瘘的典型表现
典型的肛瘘类似于一条通畅而完整的管道,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非典型的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无外口,或者只有外口而找不到内口,或者虽然能找到内口和外口,但中间的瘘管闭塞。
当外口发生积脓时,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产生胀痛感。如果脓肿破溃,皮肤表面会溢出脓液。新形成的瘘管一般会有较多的粘稠发黄的脓液,味道难闻。随着时间的推移,脓液的量会逐渐减少,有时有时无,可能呈现白色且质地稀疏。瘘管分泌物的刺激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瘙痒感,甚至可能形成湿疹。外口可以暂时闭合,但有可能再次破溃,或者脓液穿破附近的组织形成另一条新的瘘道。

肛瘘外口溢液

新瘘道形成
此外,大部分患者在肛门附近可以触及硬块或硬结,按压时可能会感到轻度疼痛,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肛瘘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但如果患病时间长久,常常会出现排便困难、精神萎靡和身体消瘦,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
肛瘘的预防和预后
肛瘘通常无法自愈,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不及时治疗肛瘘,可能会出现多个内口、外口或瘘道,形成复杂性肛瘘,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那些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人群,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个体,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人,应特别注意肛瘘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肛瘘的措施。首先,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防治便秘和腹泻,减少对肛隐窝的损伤和感染。此外,多喝水,多进行运动,避免久坐。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肛门自查,观察是否出现肛门不适感,是否摸到硬块?按压硬块时是否有疼痛或溢液?如果怀疑自己患上了肛瘘,务必尽早就诊。

预后方面,大多数肛瘘手术治疗后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实现愈合。然而,复杂性肛瘘治疗过程较长且困难,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完全愈合。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以确保恢复良好。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肛瘘复发的风险。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复发,应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本文是张正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