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用肿瘤标志物筛查肿瘤靠谱吗?

发表者:马珂 人已读

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士,就诊原因是体检报告中鳞癌细胞抗原(SCC)这个检测指标偏高。“大夫,一点儿不夸张啊,看到报告的时候我腿都软了,我是不是得了鳞癌啊?”患者非常焦虑。我说,“您为什么要查这个肿瘤标志物呢?”她说,“我怕得癌症,就选了一个防癌体检套餐,这里面包含十几个肿瘤标志物呢。”这位患者的话让我哭笑不得,我说,“SCC升高,并不能跟鳞癌划等号的,而且,人体内常见的鳞状细胞癌像宫颈癌、食管癌、肺癌、喉癌等等这么多种,我们难道就因为SCC异常,就都去筛查一遍吗?再说,全世界公认的筛查宫颈癌的方法是宫颈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也不是抽血查SCC呀。”后来,在患者的要求下,我为她查了TCT和HPV,她又去相关科室筛查了上面的癌症。虽然所有检查结果都正常,患者的心里仍然不放心,又多次复查SCC,还在琢磨着是不是有必要做个PET-CT。今天我来讲一讲,为什么我不建议普通人群用肿瘤标记物进行肿瘤筛查。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笼统的说,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是,我们的血液、体液或组织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可能会相应的升高。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临床上确实能够帮助观察抗肿瘤治疗的效果以及判断肿瘤复发和预后,有时也能早期发现肿瘤患者。但是,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仅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它们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器官中。所以说,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是比较差的,意思就是,结果阳性未必是恶性肿瘤,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由于恶性肿瘤生物学上的复杂性,同一肿瘤可能包含多个标志物,不同肿瘤也可能有共同标志物。恶性肿瘤的诊断也从来不单纯依靠肿瘤标志物的高低,而是要通过病理检查的“金标准”才能确诊。

肿瘤标志物有什么意义?

目前医院或专业体检中心主要检查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糖原蛋白125(CA125)、CA153、CA19-9、CA72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等。这些标志物有的主要针对肝癌、卵巢癌、乳腺癌,有的主要针对前列腺癌、鳞癌、结直肠癌,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标志物能够对某一肿瘤完全特异。临床上,我们确实会建议一些患者查肿瘤标志物,它们是帮助我们诊断和监测疾病的重要指标。我认为肿瘤标志物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① 患者出现肿瘤症状或影像学发现肿物后的鉴别诊断,比如妇科超声发现一个卵巢囊实性肿物时,我们会建议患者查CA125、CA19-9、CEA、AFP。这几个指标分别对卵巢浆液性癌、粘液性癌、消化道转移性肿瘤和卵巢内胚窦瘤有一定提示作用,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② 肿瘤标志物能够帮助判断恶性肿瘤的病变程度,比如曾有学者认为卵巢癌术前CA125>500U/ml提示病变程度重,不易达成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这个观点虽有争议,但卵巢癌术前CA125水平确实与病变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③ 作为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指标,这是肿瘤标志物最有价值的作用。手术前指标高、术后指标明显下降,说明手术有效果,过段时间后指标又升高,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监测肿瘤复发,标记物上升常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几个月就会有反应。

为什么不建议普通人群用肿瘤标志物筛查肿瘤?

用肿瘤标志物在普通人群中筛查肿瘤是徒劳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标志物的水平在正常人群中是偏态分布的,但在肿瘤患者中却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正常人群和肿瘤患者会混在一起。NACB(国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院)是检验届比较权威的学术组织,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这些针对不同肿瘤的指南都明确指出标志物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但不能否认肿瘤标志物对于高危人群肿瘤的筛查作用。比如,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的病人,应该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和AFP检查。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绝经后人群,应该每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和CA125、CA19-9检查。

1.png

2009年-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陆续发布PLCO试验结果,其中P代表用PSA在普通人群中筛查前列腺癌的研究结果,发现筛查手段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改善没有帮助。换句话说,就算PSA筛查出了前列腺癌,也无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过度医疗的危险。PLCO研究中O代表卵巢癌,研究表明,用CA125在普通人群筛查卵巢癌意义不大,不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说,不必要的检查会导致误诊或漏诊,不必要的检查不如没有检查,如果这些检查还很昂贵,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预防肿瘤,我们能做些什么?

有人说,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盲目选择大撒网式的防癌体检套餐、甚至每年一个PET-CT,希望早期发现癌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对癌症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会逐渐意识到,预防才是抗击肿瘤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肿瘤的三级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级预防是指改变生存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二级预防是指对肿瘤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争取早期发现。三级预防主要指对肿瘤的临床治疗。看来,我们还是能通过很多改变来进行肿瘤的一级预防,比如戒烟戒酒(吸烟与30%的癌症有关,酒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少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食品(肥胖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少吃腌制食品和发霉变质食品、避免暴晒、坚持锻炼身体(运动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保持乐观情绪、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脱离不良生活工作环境等等。

本文是马珂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