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司晓燕 三甲
司晓燕 主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科

识别癌前病变,防患于未然

110人已读

文章摘要:癌前病变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度的移行阶段,但是癌前病变不是癌,不能把癌前病变和癌等同起来。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癌前病变及预防措施。

如果被医生诊断为癌前病变,很多朋友会惊慌失措,忧心忡忡。其实,许多癌症都有癌前病变,但是癌前病变不是癌,不能把癌前病变和癌等同起来。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期予以重视加以治疗还是可以将癌症的发生扼杀于摇篮之中的。

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度的移行阶段,最开始是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部分改变,但是还保留一部分正常的生理形态和功能。癌症是由这种癌前病变,再到原位癌最后到浸润癌,一步一步转变而来,但是癌前病变与癌有质的不同,是可逆的。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仅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变成癌症。

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1、腺瘤性肠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统计,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建议40岁以上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尽早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平常戒烟、戒酒、加强运动,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以及腌制、烟熏类食物。

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推荐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并积极治疗。戒烟酒,规律饮食,少吃腌制食品,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3、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丙肝病史伴肝硬化,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建议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每3~6个月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均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乳腺内肿块常为主要症状,偶有隐痛、刺痛,少数患者可有自发性乳头溢液。建议女性定期乳腺自查,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或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少吃高脂食品,避免肥胖,保持好心情及适当运动。

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发生鳞状上皮内瘤变,再进一步转变为原位癌及浸润癌,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Ⅰ、Ⅱ、Ⅲ级,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而级别越低越好治疗。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做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要积极治疗宫颈炎症、接种HPV疫苗、防止过度疲劳及不良生活习惯。

6、口腔、消化道、阴道等部位的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病变。研究显示黏膜白斑最终恶变的概率在4%左右。一般来说,病因简单、病情较轻的白斑病在去除病因后,或经简单的药物治疗,常可以消失。但也有病情较重者药物治疗无效,特别是局部有溃疡、硬结或赘生物,病理上有癌变倾向者应手术切除。

7、交界痣:为褐色或黑色斑疹,可稍隆起,圆形,边界清楚,颜色均一,表面光滑、无毛。发生在掌跖和外生殖器的大多为交界痣,有潜在恶变倾向。目前认为反复的摩擦、针挑等刺激,不完全的切除、光照、电烙、药物腐蚀等因素,可能是激发交界痣或混合痣恶变为黑色素瘤的诱因。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

8、皮肤的慢性溃疡经久不能愈合:皮肤的慢性溃疡也是癌前病变,癌变率为1%~2%,特别是小腿和足部的慢性溃疡,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表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增生和非典型不断增生与修复,可进一步发展为癌。因此早期控制皮肤溃疡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最后,一旦发现癌前病变,不要惊慌失措,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如需要手术治疗,就应积极手术;如需要定期复查的,就应主动定期复查。如果能够及时的、尽早的进行治疗,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可以防止病变继续发展恶变成癌症。所以,癌前病变一定要尽早进行彻底的治愈,防患于未然。


司晓燕
司晓燕 主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