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黄国显 人已读
什么是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
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也叫做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 BD),顾名思义,就是胆管呈囊肿或梭状扩张,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亚洲国家相对高发,发病率可达1;1000~1:5000,女:男约为4: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
在临床上,根据扩张的胆管部位将胆总管囊肿进行分型,即经典的Todani 分型:
I型:胆总管囊性扩张,囊肿纵横比小于3为囊形扩张,否则为梭形扩张。
II型:胆总管憩室型
III型:胆总管末端囊肿脱垂型
IV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扩张
V型:进肝内胆管扩张
Todani 分型从解剖的角度很好的对胆总管囊肿进行了分型,但在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却没有明显的帮助,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临床上更多的使用囊肿型和梭型简易分型。
囊肿型(狭窄型):胆总管远端狭窄,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儿,临床出现症状早,肝功能损害重,血清淡红素、AST、GGT、ALP,胆管内压力较梭型高,常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和结石形成。术中应清楚肝内胆管中的蛋白栓,矫正肝内胆管狭窄,由于远端狭窄,切除囊肿时远端可以不结扎,避免游离远端对胰腺损伤及胰漏的发生。
梭型(非狭窄型):胆总管远端不狭窄,发病晚,多见于大龄儿童,形态为梭型,常伴有共同管延长(小儿大于4-5mm,成人大于8-10mm),胰液胆汁双向反流、胰腺炎、共同管内蛋白栓或结石形成。术中要对共同管探查,清除共同管内的蛋白栓,胆总管远端必须在与胰管汇合处结扎,避免术后胰管结石及胰漏的发生。
胆总管囊肿的病因是什么呢?能预防吗?
关于胆总管囊肿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指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伴有一个长的共同通道。由于胰胆汇合部失去Oddi 括约肌的控制,胰液和胆汁的逆流持续发生,导致胆道和胰腺的各种病理变化。一般认为,成人共同通道长度≥15 mm,儿童≥5 mm,即可诊断为胰胆管合流异常。
2、胆总管薄弱和远端梗阻学说
胆总管囊形扩张程度与胆总管远端狭窄程度及囊内压力关系密切:囊肿直径越大,囊内压力越高,胆总管远端越狭窄。胆道扩张是胚胎早期胆总管末端梗阻,胆汁排出不畅和内压增高,导致梗阻近端的胆总管继发性扩张。
3、肝憩室发生远端异位学说
十二指肠乳头是由肝憩室发芽的位置,是肝胆系统的发源地,肝憩室像远端异味,导致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位置偏低,导致胰胆管共同管变长,同时,原始肝脏向隔下迁移,胆总管受牵拉,进而发生胆总管壁变薄,胆总管与胰管的交界处受牵拉变细,进而出现狭窄。
因此,因为胆总管囊肿具体病因不明,所以目前也没办法预防其发生,主要是一旦发现尽早治疗,避免出现炎症或穿孔等并发症。
PS:本文为厦门小儿外科黄国显医生团队原创科普文章,本文主笔林向得医生,黄国显医生整理,科普文章仅提供科学专业科普参考意见,如转载请知会并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是黄国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