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崔庆宏 人已读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调节机制,尤其是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机体通过发热来抑制和杀灭病原菌,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于控制疾病有所帮助,但如果体温升的太高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容易对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造成损伤(比如高热时脑细胞损伤出现昏迷、癫痫,肝肾细胞损伤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等),是否需退热需要结合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发热程度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退热推荐见下,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1、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治疗发热,以减轻头痛、肌痛和关节痛等症状
对于大多数无基础疾病的普通人群,如只有低热(如体温<38.5℃)且无明显头痛、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可不应用退热药物,如存在明显头痛、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可以应用退热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2、 对于儿童,建议治疗发热,预防出现热性惊厥等并发症
5岁以下的婴幼儿,有一定机率(2%-4%)出现热性惊厥,需要积极退热,体温不要长时间高于38.5℃,争取降至38℃以下较为安全。对于曾经发生过热性惊厥的患儿,更是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干预积极退热,防止体温过度升高诱发热性惊厥。
3、 对于高龄、有心肺疾病或接受化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建议治疗高热,预防发热相关并发症
高热情况下,代谢率升高、耗氧量增加,可能会加重原有基础疾病或造成新的器官功能损伤,对于此类人群可采用更为积极的退热处理。
4、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内出血)所致高热,建议积极退热以减轻高热对脑的不良影响
高热对于颅内病变的患者易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乃至不可逆损伤,对于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相比于其他系统疾病患者,需要积极行退热处理。
本文是崔庆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