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阶梯疗法—椎间孔镜技术

发表者:李凝道 人已读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当前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甚至可谓“千奇百怪”。本文从阶梯治疗的原则讲起,引出脊柱内窥镜技术的优势和适应症。

(写在前面:都说医生说的话太专业、太晦涩难懂,于是我决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清楚今天的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当前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甚至可谓“千奇百怪”:从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从中医传统土方到精密仪器靶向治疗,不一而足。治疗原则决定治疗方法,医生把握什么样的原则,患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治疗。目前,在治疗原则方面,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阶梯治疗。那么我就先从阶梯治疗的原则讲起,引出我们今天的主角---脊柱内窥镜技术。

什么是阶梯治疗?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多,比如说对于感冒的治疗,我们感冒了肯定首先考虑多喝点水,多休息;如果没有好转,再到药店买些药,严重一点就到诊所打个针;要是还不好转,就到医院输个液。这就是对于感冒最基本的阶梯治疗。

说到这里,读者心里肯定会问: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阶梯治疗吗?分为几个阶梯?为什么有些医院让我微创,有些医院让我开大刀呢?答案显而易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轻有重,自然会有阶梯治疗。然而什么程度应用哪个阶梯治疗,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学术界达成共识的是三阶梯疗法,即保守、微创、开放。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分析不同疗法所采用的方式及适用对象。

保守治疗包括:中医的正骨、推拿、按摩、针灸;西医的冲击波、红外线等等,主要针对突出不重,症状对生活影响不大的患者。微创治疗包括:臭氧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脊柱内窥镜、MED等,各种微创技术有不同的适应症,目前最流行、疗效最佳的就是脊柱内窥镜这个大明星。微创手术主要作用于突出严重、症状影响生活、不伴有滑脱的患者。开放手术包括小开窗、PLIF、TILF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剥离肌肉、咬除骨头,甚至打上钉子、置入钛棒。现阶段三阶梯治疗原则完美地覆盖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病情的不同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绝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可以通过微创来解决。但是很多人对于微创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耐心看下去你将是半个专家。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椎间盘是由外部的维环包裹着髓核组织形成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里边的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压迫神经根产生疼痛、麻木、无力症状的疾病。各种微创技术有不同的适应症,微创治疗中的臭氧、射频、激光都只是对髓核进行消融,释放椎间盘内的压力,使压迫神经根的髓核组织变小,从而缓解症状。大家看清楚,只是变小!这些技术的本质就决定了它们的局限性---不彻底,仅仅对于包容性的突出效果佳。

相比之下,脊柱内窥镜就更具优势,适应症更宽泛。1997年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发明了脊柱内窥镜,这标志着微创治疗的新时代到来。和其他消融技术不同,脊柱内窥镜是可视化的技术,精准定位突出的髓核组织,在可视状态下用髓核钳完全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再用射频对纤维环进行修整,减少复发。脊柱内窥镜技术微创的出血量仅仅5ml(开放手术一般出血量为200ml-300ml),切口仅仅7mm,完全不需要剥离腰部的肌肉,更不需要咬除椎板。2003年,我国张西峰教授从美国归国后,推广脊柱内窥镜技术,短短十几年间已经完成了5000余例,效果极佳!并且张教授还率先开展了日间手术——患者当天住院当天出院,这标志着该技术在我国走向成熟。此外,随着镜下磨钻的出现,脊椎内窥镜技术的适应症更是扩宽,钙化的、游离的甚至狭窄的脊椎形态都可以轻松搞定。可以说,目前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可以通过脊柱内窥镜解决病症。那么,哪些是不能解决的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腰椎滑脱、不稳,以及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腰椎滑脱、不稳,以及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腰椎滑脱、不稳,以及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患者!!只要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脊柱内窥镜解决。

很多患者会问,脊柱内窥镜技术风险大不大?会不会导致瘫痪?我举个例子,如果将开放手术比喻成轰炸机,微创手术就是制导导弹。击杀恐怖分子时,哪种方式误伤平民的风险更大?就目前如此多的微创手术病例来说,患者没有在术后出现神经根的损伤,更不可能瘫痪。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微创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精准、可视,再加上技术娴熟,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了。其实大家对于外科治疗的惧怕主要源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和对医学的不理解。吃药也有很大的毒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还吃呢?因为利大于弊!手术有风险,我们为什么要手术呢?疾病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手术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就可以选择微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想大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有自己的评估方式了吧!可能还是有些问题没有说到,不过没关系,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医生不仅仅是给人治病,更重要的是普及医学知识。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科普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本文是李凝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