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秦庆亮 人已读
速锋刀治疗早期肺癌(肺结节)的优缺点及对策
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约20%病人属于I期,手术是此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5年总生存率达到60-70%。肺叶、段或楔形切除术都伴随着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另外,约25%病人因为肺功能或其他伴随疾病而无法手术,如果不给予局部治疗,而只是药物治疗或观察,这些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会明显缩短。
SBRT为不可手术的早期患者提供了机会,已有的数据已经证明SBRT治疗早期肺癌效果好、副作用小,不仅可用来治疗不可手术的患者,目前正在向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中推广。
(1)肺癌SBRT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日本Onishi发表的一个多中心研究结果,245例患者中有158例(65%)是不可手术者,放疗剂量选用18-75Gy/1-22次,平均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108Gy,平均随访2年,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4.8%,3年生存率56%,5年生存率47%。
Lagerwaard(2008年)发表了一篇来自荷兰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206例病人中包括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放疗剂量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而调整,分别是小肿瘤:20Gy×3次;大肿瘤和靠近胸壁的肿瘤:12Gy×5次;肺门部位肿瘤:7.5Gy×8次,结果3年局部控制率高达93%,总生存率64%,3级晚期放疗副反应≤6%。
回顾性研究证明,SBRT具有很好的疗效。
(2)肺癌SBRT治疗的前瞻性研究:印第安纳大学McGarry是首个进行早期肺癌SBRT治疗前瞻性研究者之一。他进行的是I期试验,47例不可手术的I期(T1-T2)患者,放疗剂量选用60-66GY/3次,随访15个月,局部控制率是79%。在此基础上,Timmermann进行了II试验,70例病人,T1期放疗剂量是20Gy×3次,T2期剂量选用22Gy×3次,结果2年控制率达到95%,总生存率55%。
美国MD Anderson张玉蛟教授于2015年5月,《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临床T1~2a (<4 cm )、N0M0,可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立体导向放射外科(SABR)与手术相比,预估的3年总生存(OS)率SABR组高于手术组(95%对79%,P=0.037),3年无复发生存率类似(86%对80%,P=0.54),不良事件方面,SABR组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手术组(10%对44%,SABR组无患者死亡,手术组死亡1例)。在肿瘤的远处转移率及局部转移率方面,两组均无显著差别。据此,研究提示,SABR或可作为可手术的Ⅰ期患者的临床选择。除了Cancer发布的这项研究,张教授团队在今年3月,还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ac Oncol,JTO)发表了另一项关于SABR的研究。该研究纳入59例局部复发或单个转移(<3 cm,适用SABR治疗)的NSCLC患者,使用SABR(50 Gy,4f)治疗,中位随访58.3个月。结果发现,19例(32%)患者在针对复发行SABR后再次复发。预估的5年局部复发率、区域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2%、10.3%、22.4%;预估的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46.2%及41.1%;3年及5年OS率分别为63.5%及56.5%。3例(5%)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的毒性事件,未观察到4~5级毒性事件发生。
前瞻性研究也证明,SBRT治疗早期小肺癌疗效与手术相当,副作用小于手术。
经过长期对照研究证明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优点如下:
疗效可靠,与外科手术相当;毒副作用轻微,明显小于外科手术;无创无痛苦,明显优于外科手术;费用也低于外科手术。
多项RTOG临床研究显示,SBRT每次分割剂量超大,在消融毁灭肿瘤的同时,对临近的组织损伤也增大,如果不小心误伤重要器官,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误照食管会导致穿孔,这是其主要缺点。应对策略是划定“禁飞区”,距离纵隔和胸壁预留一定安全距离,或者降低单次剂量,增加治疗次数(一般在10次之内)也可以达到安全范围。
由于SBRT治疗肿瘤被消融毁灭,虽然治愈肿瘤,没有标本取出,却不能病理验证,这也是缺点。应对策略是治疗前取活检病理诊断、抽血检测(CTC、ctDNA甲基化、mRNA、肿瘤指标等)、两种影像(PET-CT)相互验证、MDT等慎重决策,与病人及家属深度沟通交流,共同决策,避免过度干预。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凭借多学科会诊(MDT)专家丰富临床经验,多模态影像判断肺早期肿瘤性质准确率大于95%,早期肿瘤速锋刀消融治疗后,没有必要后续治疗者,也就没有病理诊断的需求,也没有基因检测的需求。总之,要充分发挥速锋刀优点,尽力避免其缺点,以病人获益最大化为目的,既要使病友生存期长(活的长),更要生存质量高(活的好)。
本文是秦庆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