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腹腔粘连和肠粘连的名实差异

发表者:蔡晓军 人已读

摘要:
术前谈话有关并发症问题医生均会提及手术创伤引发腹腔粘连的风险。腹腔粘连是个病理学名词,引发的病症大致就是术后肠粘连吧,大众基本就是这样认识的。专业医生为何要这样有区别地使用,这里反映了一个临床疾患的名实差异。

每当患者要接受腹部手术,术前谈话有关并发症问题医生均会提及手术创伤引发腹腔粘连的风险。腹腔粘连是个病理学名词,引发的病症大致就是术后肠粘连吧,大众基本就是这样认识的。专业医生为何要这样有区别地使用,这里反映了一个临床疾患的名实差异。若不深思,怕是答不好这个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它研究病患和人体身体异常变化的对应关系。如癌肿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脏器出现了异常增生性肿块,就是体内的病理改变。与病理学对应的学科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特别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内在机制的基础学科。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出现的变化,我们就称作生理性改变。人体病态时出现的形态结构变化,就称作病理学改变。

腹腔粘连指的是腹腔光滑且紧贴在一起的脏器相互间或是和腹壁发生纤维性连接,相互愈着不能分离的状态。它起因于腹腔内的炎症创伤,是腹膜修复愈合过程留存下来的永久性标记,有如体表皮肤创伤留下的瘢痕。粘连往往是腹膜严重创伤愈合的常见形态,它本身无致病性,但会发生瘢痕性挛缩,造成腹内脏器尤其是小肠肠管的牵拉压迫,有引发肠内容物运行机械性障碍的风险。因此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既可以是腹部术后创伤愈合的生理性改变,也可以说是术后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病理性改变,这取决于腹腔粘连形成后,是否导致病态引发临床症状。从治疗学角度来说,生理学改变无需干预,病理学改变才有干预的必要。

腹部手术是因为原发病不得不进行的有创治疗。程度不轻的手术创伤,必然引发患者诸多的不适痛苦和功能障碍,包括胃肠功能紊乱。若是没有并发症的成功手术,经过围手术期的康复,创伤反应逐渐消退,身体日渐复原,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永远不可能回归到术前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个体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一些患者感受腹胀腹痛,食物停顿感,腹部鼓包胀气、便秘、排便困难,甚至反复的机械性肠梗阻等。除了机械性肠梗阻,其它症状和胃肠功能紊乱接近,却缺乏具体病理异常的指向性,临床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在检查诊断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身心异常痛苦的患者就有腹腔粘连引发病痛的臆断。面对患者无穷追问时,肠粘连也成为不少医者的无奈呓语。当医生也接受这样的病名时,患者往往兴奋不已,以为寻找到答案了,结果仍是画饼充饥。说到底,除了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肠粘连有名无实,没得到专业临床的普遍认可,多是有症状无体征检查诊断又无法落实的临床疑案。

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是医者职责使命,要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让术后肠粘连诊疗名副其实。确认疑诊患者腹腔粘连是否真实存在。把术后的心理疾患、脏器功能紊乱和器质性的腹腔粘连病理区隔开来。只有在统一的腹腔粘连病理学诊断标准下,进行各类粘连的形态性质的分析比较,有效干预,依据疗效反馈进一步探索,才能不断破解术后肠粘连谜团,推进临床认识。

现在有了人工气腹CT检查诊断腹腔粘连的新技术,又有腹腔镜微创手术这样的外科干预工具,克服了术后肠粘连临床治疗越做越粘的悖论,深入探究腹腔粘连和术后肠粘连的名实关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待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不负韶华,去完成时代的使命担当。

本文是蔡晓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