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刘爱军 人已读
Q1.ITP和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关系?
目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多认为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即由于自身免疫异常、紊乱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或破坏过多,致使血小板计数下降,存在一定出血风险。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免疫刺激,且与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似/相同的抗原表位,可又到集体产生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被破坏,计数降低。
当血小板减少症病友出现幽门螺杆菌时,需要针对病症进行治疗。但病友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虽然能够通过有效规范的治疗治愈,但必须严格注意卫生和生活习惯,否则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Q2、服用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时,ITP的治疗药物是否需要停用?抗HP的药物选择哪几种对血小板影响最小?
服用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时,ITP的治疗药物不需要停用。治疗幽门螺杆菌一般采用四联疗法,是指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再加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索美拉唑等药物,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药物。两种抗生素的选择上,如果青霉素不过敏,建议优先选择阿莫西林,另外一种抗生素根据当地的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决定,常用克拉霉素,青霉素过敏换用甲硝唑或氧氟沙星,疗程14天。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对血小板相对影响较大。
Q3.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出血,病情就不严重吗?
临床发现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数值低到10×109/L以下,也没有发生任何出血现象,甚至可以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即便血小板数值维持在30×109/L以上,依然会有皮肤出血点,淤青,紫癜,以及月经过多现象。因此,血小板减少程度只是判断是否容易发生出血的一个方面,影响出血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个体对血小板减少耐受的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的患者由于在年龄、性别、血管功能、身体结构、出血耐受性及发病急缓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相同的血小板计数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有的病人血小板中度减少即可出现广泛皮肤的皮下紫癜,而有的病人即使血小板已经降至20×10^9/L以下,也无任何出血表现。但血小板数值低于20×109/L时,出血的风险更高,严重的可能发生颅内出血构成生命威胁,尤其是在发生磕碰创伤的情况下,一旦出血,很难止住。即便没有出血,也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预防性护理,必要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升血小板数值。
Q4.ITP颅内出血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如何提前防治?
其实,任何疾病症状在发生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因血小板减少诱发的颅内出血现象同样如此,为此,只要看到以下几种情况,要当心颅内出血现象:
Ø 常常出现反复性的流鼻血;
Ø 突发性剧烈头痛,病程较长、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
Ø 和他人聊天时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或口齿不清,听不懂他人所说的话。
Ø 意识出现障碍,神志不清醒,大小便失禁。
Ø 出现头晕的症状,感觉周围环境不断旋转,无法稳定的站立或是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是一过性的,也可反复出现或是愈发严重。
Ø 双眼有重影出现,颈部变得僵直。
Ø 走路不稳,身体一侧通常会感到麻木、乏力、不能灵活运动,手持物容易掉落,嘴歪,流口水。
Ø 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困倦、贪睡现象,—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征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此时如果大脑血管出现险情,大脑供血供氧就会出现问题,出现疲倦、乏力症状。
Ø 出现手指麻木、原因不明摔倒、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前兆。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因血小板减少诱发的颅内出血情况并不多见,可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ITP患者切不可心存侥幸,要随时关注血小板数值,谨防严重内出血发生!
Q5.ITP可能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为“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也被称为脑梗死,比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更为常见。虽然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与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看似关联不大,但诸多研究发现ITP患者会发生IS或TIA。
ITP患者发生IS/TIA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其中之一是因为微粒,它是细胞在活化或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小膜囊泡。在血液中有血小板微粒(PMP)、红细胞微粒(RMP)等,这些微粒有促凝止血保护作用,具有高血栓形成的潜力。当发生ITP时,PMP水平会明显升高,这些高水平的微粒则造成了血栓前状态,从而引发IS/TIA的发生。也有研究者认为,某些无症状ITP病人虽然血小板计数减少,但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表现,可能也有因为PMP的促凝止血作用弥补了其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IS/TIA在ITP病人中并不少见,因此在治疗ITP患者时,无论患者是否有IS/TIA病史,医生都应警惕IS/TIA的风险。患者也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随诊,不偏听偏信,以免发生其他合并疾病。
Q6、有血栓病史的患者服用ITP的治疗药物时,是否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
血栓与血小板减少常同时发生,而不论是出血或是血栓均有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风险,并且在治疗上通常也相互矛盾。血小板减少时,应严格对患者出血及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依据临床情况选择不同的抗血栓治疗,或者可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保证抗血栓治疗安全进行。对于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给予抗血栓治疗是相对安全的,而血小板计数介于(30~50)×109/L时,目前临床抗血栓治疗未达成共识,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加以讨论及探索。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危险是导致出血,但是血小板减少并不能阻止血栓的发生,应结合患者疾病类型、血小板计数及合并症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出血与血栓形成风险,进行个体化治疗。
Q7.老年ITP患者的治疗有哪些特殊风险?
老年ITP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胃溃疡或肝脏疾病等,这些疾病有增加出血的风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往往有抗血小板和抗凝的治疗,所以合并ITP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需要平衡血栓和出血的风险。出血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ITP患者,当血小板计数≥50 x 109/L时,可以安全使用一种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疗的药物。
Q8.女性ITP患者月经周期长、量多应该怎么办?
月经量过多,对于女性ITP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的症状时,患者可先到院进行输血缓解失血过多的症状;或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服用药物或带避孕环减少月经量;还可以先进行停经处理,等血小板减少症缓解后再使月经恢复正常状态。服药需遵循医嘱,切忌自行买药服用,以免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相冲突。在月经期间尽量避免服用活血的食物,如红糖,山楂、黑木耳、番茄等。
特别指出,血小板数值的减少才是导致女性患者月经不正常的缘由,所以积极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血小板计数趋向稳定正常时,患者的出血倾向才会得到缓解。最后,建议女性患者经期结束后及时复查血常规,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请遵医嘱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Q9.在血小板恢复之前,出血口腔血疱应如何缓解?
口腔中出现血疱说明现在血象较低,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为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出血症状,建议采取快速提升血小板的治疗措施,如:激素、丙球、输注血小板等等,使血小板数值尽快达到安全水平,同时建议卧床休息。
在血小板恢复之前,可同时针对性处理。首先,咬合尽量缓慢,避免血疱破裂导致口腔出血或感染。如果血疱很大影响进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血泡,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一下几种药物缓解症状:
局部抗菌药物:氯己定含漱液、金霉素药膏;
局部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或氟轻氢化泼尼松龙药膜、倍氯米松含漱液或喷雾剂等;
局部止痛剂:苄达明含漱液或喷雾剂、局部麻醉凝胶。
具体情况建议咨询您的专业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后续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稳定血小板。
Q10.能够靠输血小板让血小板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吗?
不行。因为ITP的病因就是身体里产生了破坏血小板的抗体,输入的血小板会被身体里的血小板抗体迅速破坏,而且输入的血小板还有可能诱发体内产生更多的血小板抗体。因此输入血小板不能有效的提高血小板水平。只有发生了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出血时,才会考虑输入血小板。
Q11.ITP患者有哪些用药禁忌?
ITP患者禁忌药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禁忌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血小板减少症可由药物引起,比如利福平、奎尼丁、奎宁、氯霉素、磺胺药等,因为这些药物可通过免疫反应异常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诱发血小板减少症。
2)禁忌抗凝血类药物
抗凝血药物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可导致出血加重,所以必须禁用,如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钠、新抗凝药物等。
3)禁忌抑制血小板功能类的药物
ITP患者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所以抗血小板这类药物要避免使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脑路通、前列环素等,都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本文是刘爱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