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周炎,怎么疼怎么动?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定义:以肩部产生疼痛为主要特征,逐渐加重,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且日益加重,至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的疾病。

典型症状:肩关节疼痛并活动不便
好发年龄:50岁左右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如果发现肩周炎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
肩关节可能出现广泛压痛,并放射至颈部、肘部,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肩周炎的症状
肩周炎病程相对较长,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肩痛昼轻夜重,对气候变化(寒冷尤甚)敏感。

病情加重后,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日常生活中洗脸、穿衣、梳头等动作均受影响,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受影响。
肩周炎的周期
1、疼痛期(持续2-9个月)
✫以疼痛表现为主,可累及肩关节、上臂、肘、甚至前臂,活动时加剧,影响睡眠。
2、僵硬期(持续4-12个月)
✫以关节僵硬为主,即使忍痛或另一手帮助也无法达到完全活动范围。
3、恢复期(持续5-26个月)
✫疼痛和僵硬均逐渐恢复。
✫从发病到恢复,整个疾病过程约12-42个月。
肩周炎的自愈
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人在症状较轻时,通过日常的活动即可自愈。但这种自然恢复的时间不能预计,一般要经过数月至2年左右的时间才可痊愈。
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怕疼不进行锻炼,而造成局部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自我功能锻炼,通过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消除局部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肩周围肌肉、韧带的弹性,防止粘连,达到止痛和保持肩关节功能的目的。

肩周炎的误区
误区一
过度依赖止痛药
有统计发现,在曾发生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多数人选择自己帖膏药、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
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起慢性疼痛。
误区二
担心止痛药副作用而拒绝使用
一些人在行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因担心止痛药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止痛药。
服用止痛药后,减轻了治疗后的疼痛,有利于功能锻炼,促进恢复。另外,近年的研究发现:非消炎止痛药有防止再次发生粘连的作用。
因此,在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要适当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误区三
肩周炎不需要治疗,自己会好
其实,肩周炎会引起肩痛和功能障碍,肩周炎的自愈主要表现在肩部疼痛的缓解,多遗留有功能障碍。
由于肩胛骨活动的代偿,患者多感觉不到功能受限制。
肩周炎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缩短病程,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误区四
所有肩周炎都可通过锻炼恢复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痛和功能障碍,锻炼是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恢复功能。
如对于重度的肩周炎,粘连和疼痛严重者,一定要配合手法松解来恢复功能。功能锻炼只是保持松解后功能的重要方法。
误区五
手法松解会拉伤正常组织
事实上,手法松解的是肩关节周围最薄弱的组织。
根据力学原理,在受到相同拉力情况下,断裂的一定是最薄弱的部位。粘连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来说,在各个方面都薄弱的多。只要进行的是生理活动范围内的手法,松解的就是粘连的组织。
随着麻醉方法的配合,在患者肩部的肌肉放松后,松解是不用很大力气的,且安全性以及疗效大大提高,大可不必担心正常生理范围内的松解手法,本来肩关节就可在该范围内进行活动的。
康复训练方法
注意!
如每天严重疼痛时间>30分钟,不建议康复训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臂向前抬起,是第一个得以改善的动作,训练从此动作开始。手向后摸背,是最后一个改善的动作,如能做到说明基本恢复。
1、钟摆动作
身体前倾,健侧手支撑,患侧臂下垂,摇动手臂。前后向-左右向-环形,每个方向重复5-10次。

2、外旋动作
坐正,手持擀面杖或雨伞。整个过程保持肘关节贴紧身体,健侧手用力向两侧推拉木棍,从而带动患侧肩关节反复外旋和内旋,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手应经过身体中线。注意身体不要倾斜,重复5-10次。

3、抬臂动作
平卧,用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腕,健侧手臂用力向上抬举过头顶。不要使背弓起,刚开始若有困难可适当屈肘,重复5-10次。

4、前屈外展动作
平卧、屈膝。将双手置于头颈后方(肩关节前屈),起始位置是肘关节竖起,肘部逐渐外展至贴近床面(前屈外展),重复5-10次。

5、跪拜动作
双手双膝着地。膝关节缓缓弯曲使臀部贴近脚跟,双手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使肩关节在躯干的带动下尽量前屈上举,重复5-10次。

6、滑轮动作
站立或坐位。在家中自制一个简易滑轮装置,背后最好有墙壁支撑,起始位置为健侧举起,患侧放松。健侧用力,牵拉患侧臂上抬,重复10次。
7、背部牵拉动作
直立。起始位为患侧手扶住健侧肩,用健侧手抓住患侧肘关节,向对侧施力,从而牵拉患侧肩背部。初期可以平躺或靠墙支撑。重复5次,每次坚持20s。
8、摸背动作
直立,双手置于身后。健侧手抓住患侧腕部,轻轻上抬。可以用毛巾辅助,循序渐进,重复5次。再次强调,此为难度最大的动作,初期不要勉强。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