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们注意啦,宅家不能嗨翻天
笔者在 疫情期间值班,经常会遇到四五岁的小患者,其父母跑来很焦急地诉说:我家孩子眼皮这几天又肿又疼起了个疙瘩,或者是:大夫,你看孩子眼皮上长的包是啥?在他睡觉时突然发现的...
经过检查发现这些是眼科很常见的疾病,它们分别称为睑腺炎(俗称麦粒肿)和睑板腺囊肿(俗称霰粒肿),并且外表很相似。细分二者,需从解剖结构和患病机制说起:两种疾病都发生在眼睑上。我们的眼睑是覆盖住眼球表面的皮肤,分为上、下睑,其游离缘称为睑缘,睑缘又分前唇和后唇,前唇有2-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毛囊周围有皮脂腺和变态汗腺开口于毛囊。后唇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两唇之间有一条灰色线,灰线与后唇之间有一排细孔,为睑板腺的开口。睑板腺位于睑板内,是全身最大的皮脂腺,主要分泌脂质,参与泪膜的构成。
麦粒肿和霰粒肿形成的机制就是围绕这些重要基地展开的。
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外麦粒肿为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和变态汗腺感染,内麦粒肿则为睑板腺感染。大多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外麦粒肿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开始时红肿范围较弥散,触诊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疼痛比较剧烈,严重时可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内麦粒肿则是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触摸有硬结伴有疼痛。
霰粒肿是由于睑板腺口阻塞,分泌物储留,并刺激管壁细胞增殖,形成睑板腺内的慢性肉芽肿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囊肿区皮肤略隆起,颜色无明显改变,触摸到的硬块无压痛,病变相应的眼睑结膜呈紫红色或紫蓝色。尤好发于上眼睑,孩童多于闭眼或睡眠时被父母发现。如果囊肿继发感染,可呈现麦粒肿的表现。
小朋友们为什么容易得这两种病呢?主要是由于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导致,一,是因为少儿腺体分泌旺盛,增殖能力强,容易造成睑板腺口堵塞。二,是由于儿童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易受致病菌感染。三,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喝水少,不爱吃青菜偏食等。尤其在疫情期间,小朋友们宅在家里,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加造成眼疲劳、再加上熬夜缺乏睡眠作息紊乱,大量吃零食等等这些因素造成身体营养不均衡及免疫力下降。四,是孩子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又不注意手卫生,经常用脏手揉眼导致眼部感染。
那么怎么进行治疗呢?早期麦粒肿予以抗生素眼水滴眼,眼膏外敷眼睑红肿处。并可进行耳尖放血等辅助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清淡少油腻。并合理安排规律作息,减少用眼时间,通常可以消退。如果病情严重伴有全身反时应则需口服抗生素类药物。当脓肿形成时可切开排脓。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可随意挤压患处,以免炎症向眼眶内或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或海绵窦炎,危及生命。
小的霰粒肿一般无需治疗,大的可以热敷,如果囊肿不能自行吸收,或逐渐增大者,可手术切除囊内容物及囊壁。肉芽肿形成时,需将肉芽肿剪除,并将残留囊壁清除干净。
虽然麦粒肿和霰粒肿属于眼科小疾,但是家长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尽量引导小朋友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拒之门外。
本文是赵春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