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鹏 人已读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的微小结构破坏,其后果就是骨骼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发生骨折危险性增加,发生了髋部骨折有可能致残、甚至致死,严重影响人们晚年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受到全世界日益关心的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比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乳腺癌发病率的总和还要高,它是对所有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健康和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威胁。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较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早。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骨质疏松常常无声无息地发生,常在骨折时才被认识,被称为无声杀手。
骨质疏松的一般表现包括骨骼疼痛、驼背、身高变矮。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包括三大主要部位骨折:椎体、髋部和桡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也不少见。骨折一旦发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包括了病史与临床表现(症状与体检):是否曾有骨折?常表现为轻微摔倒后发生腕部、髋部和椎骨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应作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检查,当骨密度低于成人平均值2.5SD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当BMD低于1-2.5SD可诊断为骨量丢失。绝经后妇女骨量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成倍增加,如降低大于2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将增加4倍。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评价:
(1)年龄:>65岁;
(2)有髋部、腕部骨折(45岁后的非暴力骨折)的病史;母亲髋部骨折史;
(3)身材瘦小;
(4)骨密度低或X线显示骨质疏松;
(5)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平时活动少、吸烟、厌食、低钙饮食;
(6)使用皮质激素药物;
(7)驼背、身高变矮明显;
(8)经常腰痛;
(9)雌激素缺乏,绝经早(<45岁),长期继发闭经(>1年),卵巢切除;(1)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11)某些疾病或状态:吸收不良、肝脏疾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酒精中毒、肾疾病和长期制动等。一般来说。具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骨折的危险性将增加30%。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缓解疼痛、促进成骨、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率、减少伤残。
做好预防很重要,骨质疏松的预防: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减少骨量丢失,包括避免高危因素,并尽量加以矫正,适当运动,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合理营养,防止跌倒。
治疗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例如:雌激素、降钙素、孕激素、二磷酸盐、维生素D;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等;骨矿化药物:维生素D、钙;改善骨质量:降钙素、维生素D、二磷酸盐类药物等。
防治人群包括: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骨折的非手术处理,以及手术治疗。
髋部骨折,即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对于股骨颈骨折,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选择复位内固定,或者人工关节置换。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选择复位内固定方式,少数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
髋部骨折选择手术治疗的好处是,避免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威胁生命,经过手术,患者可以早起在床上活动,可以早期下地,早日恢复到骨折前的生活状态。
关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的选择,患者年龄是影响治疗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基础疾病较轻微,骨质良好,往往要求较好的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年轻患者仍主要选择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则往往需要在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之间进行权衡。老年患者骨质较差,研究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例如不愈合率达到30%,有部分病例肢体短缩,而下肢短缩常伴随有髋关节功能受损。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使病人早期下地行走,但也有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但总体上,如果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规范的手术治疗,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的类型,同时手术需要良好的复位,以及规范的内固定置入。只有少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需要人工关节置换。
无论是股骨颈骨折或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些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很多都伴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对于这些病人的治疗并不仅仅是手术治疗的问题,还包括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减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常常需要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ICU等相关专科的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