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溃疡性结肠炎

发表者:刘京龙 人已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溃疡性结肠炎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有显著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肠道免疫失衡被认为是引起发病的重要环节,通俗的讲,就是某种原因导致肠道出现了“倒戈”现象,机体的“免疫部队”将肠道黏膜视为“敌人”,并发起强烈而持久的攻击,导致肠道黏膜产生持续炎症损伤。环境、遗传和肠道微生态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导致肠道异常免疫失衡的重要始因。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群,亦可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大多数患者为轻中症,发病率性别差异不大。首先,从症状上来说,正常人每天排便一到两次,或者两天排便一次,大便成形,颜色黄褐色或金黄色。排便时无腹痛、腹胀表现,无解不尽及粘滞感。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解粘液血便为主。病程久者可伴有乏力、消瘦、贫血、发热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肠外免疫异常的表现,如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及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其次,腹部按压部分患者有左下腹或者肚脐周围压痛。再次,检查方面:如果临床上出现了腹痛、腹泻、解粘液脓血便,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考虑完善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行进一步诊断。正常的肠粘膜光滑,粘膜血管纹理呈树枝状,清晰可见。而得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结肠粘膜表现为病变连续,绝大多数直肠受累,逐渐累及左半结肠、全结肠。内镜下溃疡表浅,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组织病理学见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临床类型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病情分期:活动期、缓解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本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肠镜和病理学表现,同时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感染性肠炎、结肠克罗恩、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疾病的前提下,方可诊断。初发病例及临床及肠镜表现不典型者,可暂不诊断,随访3-6月后,根据病情变化再作出诊断。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制剂(2)糖皮质激素(3)免疫抑制剂(4)生物制剂。手术治疗:(1)大出血、肠穿孔及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2)并发结肠癌变。(3)内科治疗效果差、药物副反应大不能耐受、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一般采用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本病大部分病人预后良好,出现并发症者或老年人群预后不良,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病死率较以前明显下降。病程较长的患者建议定期查肠镜以排除癌变

本文是刘京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