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蒋逊 三甲
蒋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切口疝的危害及治疗

315人已读

切口疝定义

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纵行切口区。腹部手术后,如切口愈合良好,切口疝的发生率通常在1%以下,但如果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0%;切口裂开者甚至可高达30%。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3型:巨型:直径>10厘米;中型:直径5~10厘米;小型:直径<5厘米。

切口疝症状

腹部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多数切口疝无完整疝囊,则疝内容物常可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还伴有不完全性肠梗腹壁肌肉阻。 检查时可见切口瘢痕处肿块,小者直径数厘米,大者可达l0~20cmn,甚至更大。有时疝内容物可达皮下。此时常可见到肠型和肠蠕动波,扪摸则可感到肠管的咕噜声。肿块复位后,多数能扪到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腹壁肋间神经损伤后腹肌薄弱所致切口疝,虽有局部膨隆,但无边缘清楚的肿块,也无明确疝环可扪及。


切口疝的危害

1、导致腹壁凹凸不平,部分切口疝较大,突出比较明显,会影响外观,导致生活不便;

2、切口疝缺损周围的肌肉组织非常强硬,疝出去的腹腔脏器,包括肠管,容易受到肌肉的卡压,导致嵌顿,甚至会导致肠坏死;

3、随着切口疝越来越大,危害可能会越来越大,可能会导致整个腹壁的功能不全,影响腹腔的排便、呼吸,包括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导致整个躯干、腹壁不稳定;

4、肠管、腹腔脏器如果长期大量突到切口疝以外,长时间适应体外的状态,手术修复将疝到外侧的腹腔脏器放回腹腔内,会导致腹腔压力急剧升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切口疝应该及早治疗。

切口疝的手术时机

(1)对无感染的初发切口疝和复发切口疝病人,建议在切口愈合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随访(≥3个月);对有切口感染的病人,建议在感染彻底治愈、切口愈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至少>3个月)。

(2)对曾应用补片材料修补,出现过感染的复发疝病人,应在感染治愈、切口愈合后,经过>3个月观察再行修补手术。

(3) 因病情需要而行急诊手术时,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腹腔镜手术不是急诊手术禁忌,应慎重使用补片材料,需要考虑术后感染的风险。

切口疝的手术方法

1、单纯缝合修补 适用于小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径<4 cm)。推荐使用不可吸收缝线,以长期维持切口的张力和强度。

2、使用材料的加强修补 推荐用于中切口疝或以上级别的切口疝病人。依据修补材料在腹壁不同层次间的放置,可分为:(1)腹壁肌肉前放置(onlay)。(2)腹壁肌肉后(腹膜前)放置(sublay)。(3)腹膜腔内放置(IPOM或underlay)。

3、腹腔镜修补手术使用材料加强 多以IPOM或underlay方法,也可将修补材料部分放置腹腔内,另一部分放置在腹膜前间隙(即腹膜外,如部分放置在耻骨膀胱间隙),即TAPE方法。

4、杂交修补手术 以常规和腹腔镜技术相结合进行修补。

腹腔镜治疗切口疝

“切口疝”的病人往往至少有一次腹部手术史,有的甚至经历过数次腹壁修补失败的手术经历,对开放术式手术产生一定的恐惧,所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最佳选择,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损伤小,痛苦少,不出血,不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并且这一技术得到了美国疝外科学会的推荐和推广,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也更愿意选择做微创手术,更重要的是,腹腔镜手术还可以发现常规开放手术难以发现的隐匿“切口疝”并加以修补,同时,比常规开放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所以“切口疝”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治疗上绝不是千篇一律,对每个病人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蒋逊
蒋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